“蔚小理”三大新能源车企中,小鹏应该是最低调的一家了,提到小鹏汽车,就不得不提她的创始人小鹏。
从互联网精英到造车新势力领军者
何小鹏,1977年出生于湖北黄石,199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他的职业生涯始于互联网行业,曾与梁捷联合创办UC优视(UC浏览器前身)。在UC发展初期,资金短缺时获得丁磊80万元天使投资,随后雷军注资并引入俞永福担任CEO,最终UC用户突破4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移动浏览器之一。2014年,UC以43.5亿美元被阿里收购,何小鹏实现财富自由并加入阿里工作。
然而,何小鹏并未止步于此。2014年,特斯拉的崛起激发了他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同年,他联合广汽出身的夏珩、何涛等人创立小鹏汽车,并成为核心投资人。2017年,他辞去阿里职务,全职投入小鹏汽车,以互联网思维重塑汽车行业逻辑。
小鹏汽车的崛起之路:从初创到上市

1. 初创阶段(2014-2017年)
小鹏汽车的前身是橙行智动,初期团队仅有十余人,首款车型G3于2018年量产。尽管品牌命名“小鹏”因接地气而引发争议,但何小鹏坚持“用普通名字做不普通的事”,逐渐将品牌与智能科技绑定。
2018年,小鹏汽车完成B+轮融资,累计金额超20亿元,并在同年12月交付首款量产车G3,迈出市场化第一步。
2. 爆款与危机并存(2018-2022年)
2020年4月,小鹏推出第二款车型P7,凭借轿跑设计、长续航和Xavier智驾芯片迅速打开市场。P7一年内销量突破5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46%,成为新势力中首个站稳20万-30万元价段的车型。
然而,2022年旗舰车型G9因配置策略失误导致口碑滑坡,销量低迷,公司陷入“至暗时刻”。2023年上半年,小鹏季度毛利率一度跌至-8.6%,组织架构调整迫在眉睫。
3. 绝地反击与IPO里程碑
2020年8月,小鹏汽车登陆纽交所,募资15亿美元;2021年7月港交所二次上市,市值一度突破500亿美元。何小鹏以55亿美元身家跻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涅槃重生:2023-2025年的战略转型
1. 产品矩阵革新
2024年,小鹏推出MONA M03和P7+两款爆款车型。MONA M03定位年轻市场,22天交付破万,累计销量超6万台;P7+通过优化空间与配置,吸引88%的燃油车置换用户,上市3个月销量突破3万,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

2025年,小鹏开启“饱和式产品攻势”,计划推出G7、G01等SUV及改款车型,覆盖15万-50万元市场,构建“陆地-低空”立体生态,甚至涉足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领域。
2. 技术护城河:智驾与三电突破
小鹏是国内首个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智驾量产的车企,2025年Q4计划实现“全国城区类L3级辅助驾驶”。自研图灵芯片量产,软硬件一体化研发效率提升3倍,800V碳化硅快充技术将充电效率提升至93.5%。此外,增程系统首次落地,综合续航达1400公里,直击主流家用市场痛点。
3. 全球化与大众合作
2024年,小鹏进入全球30个国家,欧洲高端纯电市场(4万欧元以上)销量居中国品牌第一。与大众达成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反向输出中国智能标准,借助其供应链体系降低成本。2025年,小鹏目标覆盖60国,未来十年海外销量占比50%。
何小鹏的蜕变:从技术极客到战略舵手
何小鹏的个人成长与小鹏汽车的命运紧密交织。早期他崇尚“精英技术理念”,追求极致性能,但G9的失利迫使其转向用户思维。2023年后,他主导BOM降本、组织扁平化改革,甚至亲自彻查供应链贪腐问题,耗时9个月整顿管理漏洞。
在产品策略上,P7+的“实用化转型”体现了其战略成熟:淡化运动标签,强化空间与续航,成功打入主流市场。何小鹏自嘲“老花眼”,却以更年轻的视野推动品牌与Z世代共鸣。
未来展望:技术长期主义的胜利
截至2025年2月,小鹏连续3个月销量破3万,1月交付30,350台,重返新势力榜首。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500亿元,2025年再投95亿聚焦AI,扩招6000人。何小鹏断言:“真正的护城河建立在核心技术突破之上。”
从濒临掉队到逆风翻盘,小鹏汽车的发展历程印证了“长期主义”的价值。在智能电动车的赛道上,它正以技术信仰与全球化野心,书写中国品牌的崛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