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同行家庭优选#这个叫"北斗天枢2.0计划"是啥?这2.0核心就三板斧:搞智驾、弄座舱、造电池。
看着跟别人家差不多,但长安这次玩真的,直接立了军令状:2025年8月,10万级车搭激光雷达,这动作够猛。
激光雷达从早期那种"脑袋顶花盆"的方案到现在各种半固态、固态,价格从几十万掉到几千块。
长安这波操作最狠的是把AEB(自动紧急制动)的避障速度干到135km-h,这可不是纸面数据那么简单,意味着高速上那种追尾事故能大幅减少。
搞过底层算法的都明白,要在高速情况下让车辆准确判断并制动有多难,不是加个传感器就能解决的。
更逗的是长安还整了个"骑士识别"功能,专门针对两轮车和外卖小哥。
城市道路上跟外卖小哥抢道是多么刺激的体验。
不过说实话,那些外卖小哥的骑行轨迹比老鹰飞行路线还复杂,算法要能百分百识别,那工程师怕是把头发都熬没了。
虽然都叫"智驾",但品质差别大了去了。

长安号称2026年要全场景L3,2028年上L4,这进度比特斯拉嘴上喊的还激进,不过要真能实现,那确实牛逼。
说到座舱那块,长安这次弄了个"天域座舱",名字听着挺玄乎。
AI渗透率100%,啥意思?大多数所谓AI座舱不是听不懂语音指令,就是理解偏差八丈远。
所以长安这个"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统"到底行不行,还得等拿到实车才知道。
最让人惊讶的是长安在电池上的豪赌。
那个"金钟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续航号称超1500公里。
我刚看到这数据时,第一反应是"吹牛逼"。
你要知道,现在主流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就280-300Wh-kg,一下蹦到400还要全固态,这不是蹦一步,是直接飞了。

不过抛开技术可行性不谈,如果真能在2027年量产,那确实是颠覆性的。
固态电池这事得延期。
记得2018年一个论坛,当时好几个电池大佬都拍胸脯说"三年内商用固态电池",现在都2025年了,你看谁量产了?技术突破和量产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的工程问题。
这次长安还放了个大招:从2025年开始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
这么一听,不就是啥车都整智能化呗?但想想也对,现在谁买车还不看车机配置?上次我侄女买车,看完外观内饰第一个问的就是"支持CarPlay不",连动力底盘问都不问一声,这帮00后压根不在乎发动机排量,他们在乎的是车机能不能刷B站。
底盘这块长安搞了个"天衡底盘",号称什么"三向六域"控制技术。
这名字一听就是营销部门拍脑袋想出来的。
我试过长安不少车,底盘调校确实进步不少,从早期那种"方向盘模糊地带比太平洋还宽",到现在反馈相当精准的底盘,技术积累有目共睹。

不过说实话,国产车底盘软硬适中但缺点动态质感,就像吃火锅底料香但出锅就差点意思。
吐槽归吐槽,必须承认长安这波操作确实大胆。
十万级放激光雷达,要在2028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还有什么"多模态情感交互系统"。
光听名字就知道烧了不少钱,就看最后能兑现多少了。
不过认真说,智能化这条路不走不行!说白了,国产车再不往智能化使劲,拿什么跟BBA干?发动机变速箱这种传统领域人家领先几十年,咱绕道超车只能从智能化入手。
这次长安带头搞"智驾平权",把高级辅助驾驶普及到10万级车型,说不定真能在细分市场抢下一块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