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汽车市场,曾经的巨头们似乎站在了命运的分水岭。一边是步步为营的上汽大众,虽然市场环境艰难,却依然能稳住阵脚;另一边是上汽通用,销量从百万级直接跌到不足50万,跌幅超过56%,彻底成了“年度跌幅王”。曾经的风光无限,如今的断崖式滑坡,这样的对比让人不得不问一句:通用到底怎么了?

如果把时间拉回几年前,上汽通用的辉煌仍然历历在目。凯迪拉克是豪华车市场的劲旅,别克和雪佛兰则在家用车市场如鱼得水。甚至五菱宝骏也以“国民车”的姿态在低端市场所向披靡。那时的通用,品牌矩阵堪称无敌,销量能稳压丰田,和大众并肩称雄。然而短短几年,通用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表现却一落千丈。以今年为例,凯迪拉克再也不是“豪车代名词”,而是靠碰瓷小米来博取流量;别克和雪佛兰更是逐渐边缘化,直接被国产品牌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流量少、话题性低、产品力乏善可陈,通用的下滑速度只能用“一泻千里”来形容。

相比之下,上汽大众的表现虽然也不能说尽善尽美,但至少稳住了局面。大众的油车依然是市场的中流砥柱,帕萨特、途观等经典车型依然是销量主力。更重要的是,大众并没有忽视新能源浪潮。ID.家族的推出,让大众在纯电动车领域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合资品牌中的一匹“黑马”。数据显示,ID.4和ID.6的销量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上节节攀升,虽然不及比亚迪和特斯拉,但至少在合资电动车领域拿下了不错的成绩。稳扎稳打、大胆转型,这是上汽大众能够“挺住”的关键。
反观通用,不只是电动车没跟上节奏,连油车市场也在加速崩塌。别克英朗曾是10万元家轿市场的顶流,但自从强推三缸发动机,口碑一落千丈,销量大跳水后再也没爬起来。即使是凯迪拉克这样的高端品牌,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创新,甚至靠“换壳”来敷衍市场。更令人费解的是,通用的内部品牌竞争异常激烈:凯迪拉克降价打压别克,别克又反过来抢雪佛兰的市场份额。这样的“窝里斗”不仅没有提升竞争力,反而让品牌形象更加模糊,丧失了消费者的信任。

通用的问题不仅仅是市场策略的错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技术实力的落后。在燃油车时代,通用的技术还算过得去,至少能够跟大众、丰田平分秋色。但到了电动车时代,通用的研发能力彻底暴露了短板。无论是三电系统的性能,还是智能驾驶的开发,通用都远远落后于国内新能源品牌。拿凯迪拉克的电动车傲歌来说,没有核心技术亮点,连电池安全问题都没彻底解决,硬是靠“终身质保”这类噱头勉强撑场面。但在新能源市场如此“内卷”的今天,缺乏技术和性价比的车型,显然没有生存空间。

不得不提的是,通用的决策链条过长,导致市场反应迟缓,这也是它快速失守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通用一款新车型的开发周期平均需要30个月,而比亚迪、理想等国产品牌只需要18到24个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让通用完全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比如,在新能源市场快速爆发的这两年,国产品牌已经全面布局纯电和混动,而通用的新能源车型却寥寥无几,微蓝系列更是沦为“查无此车”的存在。这样的滞后性,直接让通用彻底失去了新能源市场的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