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公司密集谋求上市
曹操出行招股书显示,过去3年曹操出行规模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至2023年,公司收入由72亿元增至107亿元。2023年,在订单量大幅上涨和车辆销售收入增长的双重推动下,曹操出行的收入同比增长39.8%,毛利率由负转正至5.8%,全年公司毛利润6.15亿元,较2022年毛利润亏损3.39亿元及2021年亏损17亿元有大幅改善。
事实上,除了曹操出行以外,另有两家出行公司也于今年早些时候递交了IPO申请。3月19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自成立以来直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已为约694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根据相关报告,按交易总额、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顺风车平台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分别约31.8%、32.5%。按出租车网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在中国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0.15%。
市场好转 数据亮眼
从2015年开始,中国网约车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90亿元,2016年上升到1400亿元,2017年达到1700亿元,2018年突破2000亿元。但这一势头此后出现转变,受疫情影响,移动出行市场遭受沉重打击,业务量大幅下降。据CNNIC数据,网约车网民使用率在2018年达到48%之后便一路回落,2020年最低跌至36%。
到了2023年,随着经济复苏、疫情防控常态化,网约车市场再度出现了好转。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共有网约车平台公司337家,较2022年末增加39家、增长13%;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人证)657.2万本,较2022年末增加148.2万本、增长29%;发放车辆运输证279.2万本,较2022年末增加67.4万本、增长32%。
就在最近的“五一”假期,享道出行发布的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日)全国网约车出行需求高企,周边游、亲子游、文化游持续火爆,较去年假期(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全国网约车出行需求同比增长43.03%。其中,一些新涌现的网红城市场站出行需求量相比于平时增长数十倍,比如成都东站、福州站、南宁火车东站、青岛站,而以机场国际出发为目的地的订单需求量则同比增长15%。
市场增速放缓 与寡头差距大
尚普咨询数据显示,2021~2023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从3500亿元提升至5000亿元,同比增速却从25%降至19%,多地陆续发出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的预警。前不久,山东青岛市网约车行业2024年第一季度运营动态信息发布,数据显示,共有2496辆网约车退出营运,累计退出车辆共1.6万辆。报道称,去年以来,青岛每季度都有网约车退出营运,但今年一季度退出数量最多。对此,专家提出,青岛市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驾驶员数量持续增加,从业压力较之前明显加大,市场有饱和趋向,收益利润空间已经不大。
早在去年11月29日,重庆市交通局发布2023年1~10月网约车投资经营风险提示,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月均出勤接单(每月有接单记录)的网约车车辆约5.9万辆,仅占中心城区网约车总数的53%,车辆运力已远超实际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提醒民众该市网约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甚至有部分城市“决定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同时,网约车市场的马太效应也愈发显著。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中国网约车行业的5家头部企业占据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其中滴滴独占超七成。因此对于这些近期想实现IPO的出行公司来说,即便总交易价值位居前列,在滴滴这个绝对“寡头”面前,其真正的“含金量”也并不高。据曹操出行招股书披露,2023年滴滴的总交易额为1924亿元,市场份额75.5%;而在2021~2023年,曹操出行一直位列行业前三,2023年总交易额为122亿元,市场份额只有4.79%;如祺出行同样如此,按照交易额计算,如祺出行在大湾区排名第二,仅次于滴滴出行,但必须强调的是,如祺出行2023年在大湾区的市场份额为5.6%,与第一名滴滴出行56.5%的市场份额差距巨大。
盈利仍是最大难题
曹操出行招股书显示,2021年到2023年,曹操出行分别亏损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虽然有收窄的趋势,但3年加起来已经亏损约70亿元,该公司在风险因素里也提出:“我们自注册成立以来遭受重大亏损,未来我们可能无法实现或保持盈利。”有分析称,曹操出行的亏损恰恰来自它最引以为傲的特质——自有车队。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的销售成本包括给出行服务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