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扎根三十多年的本田,又一次在上海车展上展现了自己拥抱变革的决心。这一次,他们不仅带来了充满未来感的新车型,更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个传统汽车品牌正在用中国速度加速转型,试图在智能电动车赛道上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如果你问本田转型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或许藏在他们的合作名单里。与自动驾驶领域的Momenta联手,意味着未来本田车主能体验到覆盖高速、城区、泊车全场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AI公司深度求索的合作,则让车内语音交互变得更像真人对话,这种智能体验甚至不用等新车上市,已购车主通过OTA升级就能获得。
更实在的是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新型磷酸铁锂电池,这种把电池和车身融为一体的技术,不仅让电动车跑得更远,更直接关系到日常用车的安全性。
如果说技术合作是本田转型的基石,那么全新纯电品牌"烨"的亮相就是面向消费者的答卷。继首批车型S7、P7上市后,这次全球首秀的GT车型尤其值得关注。这台旗舰车型没有简单堆砌科技配置,而是延续了本田骨子里的驾驶基因——主驾驶座舱充满运动氛围的方向盘和仪表布局,副驾驶却为家人准备了带腿托的舒适座椅,这种"一人开车全家享受"的设计思路,在新能源车里显得独树一帜。
值得留意的是,GT不仅搭载了Momenta的辅助驾驶系统,还接入了能理解复杂指令的AI助手,这种兼顾驾驶乐趣与智能体验的平衡,恰恰体现了本田的造车哲学。
展厅里那台披着红牛车队涂装的F1赛车,或许最能解释本田转型的底层逻辑。75年造车历史沉淀的技术,正在通过电动车架构延续——现场展示的云驰纯电平台解剖车,把电池安全设计、车身刚性这些"看不见的标准"直观呈现。这种对安全与品质的坚持,或许就是本田敢在智能化赛道上加速的底气。
从内燃机时代的"买发动机送车"到智能电动时代的全栈自研,本田的转变看似剧烈,但内核始终未变。当其他品牌忙着用冰箱彩电吸引眼球时,他们选择先把电池安全做好;当大家都在吹嘘自动驾驶时,他们先确保基础辅助驾驶的可靠性。这种"既要创新又要守住根本"的策略,在当下浮躁的新能源市场反而显得难得。
对于1900万中国车主来说,这种既熟悉又新鲜的转变,或许正是他们期待看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