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国内汽车市场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路线之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可油可电的插混和增程,厂商与厂商之间,技术团队与技术团队之间的争论,也一直都在继续。当然了,在这样的争论中,增程式似乎一直处在弱势地位,围绕增程式电动车技术难度低、油耗高、亏电加速能力弱等抨击,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甚至有一些厂商的人士直言“打死不做增程”。
但从实际效果,也就是销量方面来看,增程式的路却越走越宽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造车新势力销量靠前的几家车企,包括零跑、理想、鸿蒙智行、,基本上都是以增程式电动车为主销车型,而且除了零跑之外,其他几个品牌主打的都是中高端车型。所以本质上来讲,增程式的受欢迎程度,和它在舆论上的弱势地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那么这种割裂的情况是怎样产生的呢?
其实我们也和一些车厂的技术人员聊过类似的问题,我们也发现,很多传统厂商不认同增程式,而强调插混尤其是多挡插混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希望尽可能保持全工况的低油耗,也就是不管是低速行驶还是高速行驶,都要有比较低的油耗,这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自证的陷阱。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每天上下班通勤才是车辆的核心使用场景,尤其是在城市工况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本质上纯电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有些小伙伴又有长途行驶的需求。所以她们退而求其次,选择增程,因为增程在电量没有达到最低限制值之前,发动机是不启动的,而插混车型,基本上速度达到一个固定值之后,发动机就要启动了……
这只是一个细微的差距,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差距的,因为在占到绝大多数的场景里,增程式电动车以纯电方式行驶,花费低、噪音/振动少,而插混车型的发动机动不动就要启动,启动就有声音,就要烧油。所以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增程式本质上就是背着充电宝的纯电车,而在没电或者长途行驶的时候,以极小的概率启动发动机产生的高油耗、大噪音,是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而从厂家的角度来说,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也更加明显,包括成本很低、不需要变速箱,拥有相对比较大的电池,可以满足智能驾驶的需求等等,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动机是“离岸”发动机,不和车轮直接连接,因为恒定最高效率,和车辆的速度无关,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且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增程式电动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车是可以完全使用同一平台打造,因为技术路线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同一个平台可以同时推出纯电、增程两种类型的车型,零跑、深蓝、鸿蒙智行,基本上也都是这么干的,不要小瞧一个平台两款车,对于研发成本的降低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本质上来说,插混和增程的技术路线之争,包括增程式电动车现在越来越受欢迎,还是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认同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可以接受一些缺陷,汽车厂商可以压缩成本,并激发更多优势。而至于有些厂商声称坚决不上增程,我们只想说,爱上不上!国内汽车市场这么多车企和品牌,不缺一两个头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