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的越野时代,硬派越野车的消亡与“方盒子”们姿态性的胜利,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好像一夜间中国人都有时间出去野了,满大街“方盒子”越野车,如同雨后蘑菇般疯狂生长。
上海车展包括概念车在内,各类风格迥异“方盒子”不下20款。设计过布加迪威龙的斯洛伐克汽车设计大师约瑟夫·卡班,也来凑热闹,说他的方盒子MG-X是“童年时期的梦”。
奔驰电动大G上市时,段建军有句话火了。他说大G是“硬派越野”,除此之外的都是“硬要越野”。他其实偷换了概念,因为与车展上的虎克版相比,奔驰大G还不够“硬”。
也许,当车市内卷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城市丛林中上演谁比谁更硬的“硬装越野”全民cosplay,就是必然的。
1、“独一份”的坦克300虎克版最硬
从纯粹技术指标看,你必须承认300的虎克版是“最硬的”。我相信魏建军大概是受了段建军的刺激,不服气,才会搞了这台虎克版到上海车展现场恶心大G。
之前长城搞过一批定制款坦克330,很快售罄了。那款车与坦克300虎克版差不多,都是V6 3.0T大排量,带三把锁、分时四驱。好多没抢到的越野老炮们较比遗憾,索性更硬的虎克版又来了。
前后双硬桥!这是硬派绝活儿。注意了,虎克版最核心特征,是前桥取消了之前坦克300系列的双叉臂独立悬架,变成了整体桥,这让它的悬架行程增加30%达到280MM以上。悬架行程才是评价越野车的刚性条件。
与之前的后整体桥搭配起来,虎克版复刻了硬派越野车最经典的底盘结构,这让它在交叉轴、岩石攀爬等极端路况下,轮胎帖地性和通过性更强大。不客气的说,坦克品牌发展到虎克版,才算完成了做为一个越野车品牌的使命。
全网吹坦克300很多,各种网红博主搞的挺夸张,但实话实说没有“前后双硬桥”的坦克300还是缺点纯粹性的。所以212 T01上市都能拿坦克开涮,说它玩得不彻底,是“伪越野”群体的矫揉造作。
好了,虎克版补上了这一课,老魏够硬。必须明确,前后整体桥式悬架属于硬派越野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不可用独立悬架替代硬桥,不可用算法替代机械,不可用PPT替代泥浆”。
用这条唯一性黄金标准去评价“方盒子”,纯粹不纯粹、硬派不硬派,高下立判!
你看,奔驰大G从2018款前桥就改为双叉臂独立悬架了,显然开一百多万的玩意儿去越野的人太少,不论是北美、欧洲还是中国,奔驰大G都是“面子车”,保留前后双硬桥纯粹性的意义不大,开进故宫摆拍的妞子们懂TM啥底盘呢?
现如今,全球范围内还有“前后双硬桥”的硬派越野车,本就是稀有物种。JEEP牧马人rubicon版还有,福特烈马全系取消了,丰田系所剩无几,稀有款LC71、LC76还有双硬桥,这些货只能去天津港等平行进口,一般怎么也要大几十个,忒费银子。
国内市场坦克300虎克版可谓“独一份”!3.0T V6加上前后整体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硬到头了。你说212 T01也行啊,开一开就知道,那个2.0T发动机和整体调教,与坦克不在一个级别,就是一份比较廉价的“情怀税”,技术含量真有限。
还有“虎克”这个词儿,不玩越野的人不明白,全球三大越野车圣地之一,宁夏贺兰山地的越野公园。另外两个都在美国,卢比肯小道和摩崖,JEEP的天下。中国有了虎克,自然会有坦克。越野世界也超不过中美之争,有点意思吧。
2、越野车和越野圈终将“娱乐至死”
1948年,用一张手稿定义了硬派越野的黄金标准:方盒子造型、非承载车身、全地形能力。它历经76年验证,从北极冻土到撒哈拉沙漠,用120万公里测试里程,证明原创设计与极限工程不可替代。
而今天,后继者们早已不追求所谓越野纯粹性了。
公司倒手了好几次,在福特的时候把大梁都去掉了,卫士形象更像是英国老钱那种过气儿绅士。奔驰G级早已是“公路贵族”,改成前双叉臂当然为了追求舒适,关门时子弹上膛声不过是个念想。丰田LC76确实拥有活化石般的机械纯粹,但眼下只剩二手贩子的炒作神话。
你还甭说,虽然JEEP在中国完全水土不服,但美国红脖子们把这个越野品牌玩出了历史感,吉普车就是直男和硬汉们老去的最后身影。
中国的“方盒子”们当然不再是越野生存工具,它们只是小红书里的社交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说,坦克300虎克版的稀有性难能可贵。
尼尔·波兹曼1985年就写过一本书,可能对当下时代的精准预言,书名叫《娱乐至死》。他认为,随着传媒业极速发展,社会正逐渐从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阐释时代”,步入以图像和娱乐为中心的“娱乐时代”,这导致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思想性和深刻性被削弱,文化走向搞笑化和浅薄化。
“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波兹曼的感慨是,人们喜欢展示,胜过一切内省,娱乐和游戏让人逐渐失去对复杂内容的耐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最终人们变成了娱乐的奴隶,“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的越野时代,硬派越野车的消亡与“方盒子”们姿态性的胜利,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当“硬派”沦为营销标签,真正的越野精神早已被解构。消费者不再关心差速锁有几把、悬架行程多长,至于是不是“双硬桥”,更无所谓了。他们转而追求“方盒子外形+全景天窗+氛围灯+露营装备”的户外套餐。
是的,精巧如iCAR V23这种承载式车身配电四驱的纯电小方盒子,只要9.98万就能换装硬派皮肤,顶多在郊野公园碎石路或山间公路上耍两把。
巨大如仰望U8 L这种“高科技大玩具”,浮水功能堪比行为艺术,同类大块头捷途纵横G700、红旗越野、猛士917/817等等,车展上层出不穷,但实话实说,这些所谓“方盒子”像极了健身房里的蛋白粉爱好者,他们追求肌肉线条靠滤镜,深蹲重量靠大广角,真上街打架,行吗?
全民越野的cosplay时代,人们喜欢扮演“硬汉”。换装AT胎去郊野公园摆拍、配文“穿越可可西里”,实际上连草地上的牛粪都要绕道。智能科技正在重塑越野车和越野圈,硬派的终极形态,可能是一台能自动泊车停进立体车库的“方盒子”,带杜比全景声和痔疮座椅按摩。
所谓娱乐至死,实质是无聊至极的伪装。但是,“镜像式生存”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一切都是象征、一切都是意味,从预制菜到代餐屎,食物结构都伪善化了,越野生活怎么可能保留纯粹呢?
要论极限越野和岩石攀爬能力,坦克300虎克版已是“神存在”;要论穿越非铺装路面、应对高速颠簸的能力,普拉多的“双托森”无出其右。可双硬桥和机械差速器,这只是内燃机车最后的倔强,小众玩家们自慰一下得了。
“方盒子”大行其道的背后,车企忙着让越野车“去越野化”,从承载式车身开始,砍掉差速锁,加入智能四驱,配上智能座舱、高级音响、零重力座椅,越什么野呢?躺平还来不及呢。
这个时代只需要一个“方盒子”的壳儿,来安放城市人那点可怜的反叛幻想。毕竟,相比无人区的风沙,朋友圈的点赞才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