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特斯拉 > 当市场喧嚣褪去,看见长城的“技术底色”

当市场喧嚣褪去,看见长城的“技术底色”

发布时间:2025-05-06 15:40:51 发布用户: qingdao

“造一辈子车怎么也得弄个V8干一干,假如说场景需要的话,干个V12也未必不可。”在2025上海车展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发言再一次火爆出圈。

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智电转型浪潮中,鲜有车企选择持续深耕发动机技术,更是因为此届车展上,各家车企相较于此前的宣传势头似乎“平静”了一些,更少有跨越式智电新技术发布。而当拉流喧嚣褪去,“技术控”长城汽车也无疑成为了行业聚光灯下的焦点。

在此次车展上,长城汽车不仅重磅发布了自主研发的4.0T V8发动机,还带来了二代哈弗枭龙MAX、哈弗猛龙、全新高山、全新蓝山新色版本、欧拉闪电猫旅行版、坦克300虎克版、山海炮Hi4-T、长城灵魂摩托S2000GL“腾云瑞狮”限量版等重磅车型。不仅展示了长城汽车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也彰显了其在智能电动化领域的战略布局。

通过这场长城汽车的硬核“技术秀”,不仅能清晰看到其打破技术天花板的魄力与底气以及全场景出行生态的深度布局,更向世界证明: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坚持多元技术路线、保持对传统优势领域的深耕,同样能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增长曲线。

拥抱AI,全面加速智能升级

众所周知,在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中,智能化水平已成为衡量车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随着行业进入深水区,车企之间的智能化技术竞赛已不仅仅局限于硬件层面的较量,更深入到算法的迭代速度、车机系统的智能交互逻辑、海量行车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能力等方面。这不仅考验企业的研发能力,也需要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在此次展台上,长城汽车带来了目前最主要的先进智能科技,涵盖电池技术、车身安全、Hi4家族技术、AI智能化技术等诸多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带来了新一代辅助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其基于先进数据智能体系和SEE端到端大模型,不仅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并且还具备无高精地图、全场景覆盖、点到点领航等功能。在业内人士看来,辅助驾驶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绝非突发式的偶然成就,而是企业依托长期技术沉淀与战略层面持续深耕后,水到渠成的必然成果。

实际上,作为国内智能化赛道的先行者,长城汽车早在2011年起便以前瞻性眼光锚定智能研发方向,率先开启了自主车企的智能化转型之路。在2020年,长城汽车发布咖啡智能整车智能化品牌,也成为助力其实现由“中国汽车企业”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重要基石。

多年以来,长城汽车也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智能互联、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的每一个关键领域都进行了深度布局与持续攻坚。此外,长城汽车也在智能技术研发领域持续拓展合作版图。不久之前,长城汽车还和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

在智能汽车赛道的萌芽阶段,企业间的竞争更像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短跑竞赛,率先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然而,当行业迎来智能化爆发期,竞争逻辑已然发生深刻转变——那些如长城汽车般,凭借深厚技术积淀与丰富实践经验构筑起护城河,并能以敏捷姿态响应市场动态,实现从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高效转化的企业,正逐渐掌握竞争主动权,实现厚积薄发的跨越突破。

以“泛内燃机战略”满足全场景需求

随着行业变革不断深入,大部分车企纷纷选择全力推进全面电动化转型进程。但在长城汽车看来,全球市场用户对于动力的需求差异巨大,因此最佳的动力方案一定不是“唯一解”,其给出的解决方案则是“泛内燃机战略”——既用油,也用电。

对此,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表示:“长城汽车不做非油即电的割裂选择,而是基于全球用户的需求和场景,让内燃机和电驱系统搭档,使每一款车型更适配本地需求。油电协同是能满足全球整体市场需求的最优动力路线。”

在此次车展上,长城也带来了另辟蹊径的观点:柴油何尝不是另一种“新能源”?在其看来,当新能源被定义为具备超长续航、经济节能与高效省时的优势时,那么凭借出色续航表现、相对较低的使用成本以及成熟补能体系的柴油,是否也应当被纳入新能源的范畴进行重新审视?

在车展前夕,长城也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实地测试,由柴油版的坦克300和多款热门的新能源车型一同在京沪高速进行续航挑战。最终坦克300柴油版以超120%的续航达成率成为了唯一达到官标续航里程的车型,并且其补能费用相较于混动和增程车型更低。这场续航实测不仅验证了柴油动力的硬核实力,更折射出长城对动力技术的前瞻性思考和以多元化技术方案破解全球市场复杂需求困局、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长城带来的完全自研的4.0T V8发动机,这不仅是长城汽车基于泛内燃机战略取得的又一突破,更为长城汽车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柴油动力的价值重估,到4.0T V8发动机的技术突破,再到“泛内燃机战略”的全球化落地,长城汽车正以技术自信与战略智慧,重新定义汽车动力发展的多元路径。也充分证明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唯有尊重市场需求多样性、坚持技术路线多元化,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

从“中国的长城”到“世界的GWM”

除了在智能领域和动力维度的持续深耕,长城汽车更将触角延伸至产品生态与全球化布局的纵深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长城汽车在车展上正式揭晓了全球品牌战略“ONE GWM”,宣告从“中国的长城”到“世界的GWM”的品牌升级。这也意味着其“一个长城”品牌战略的不断深化。

此前,魏建军也曾直言,“中国汽车走出国门,是我们这一代汽车人的‘天命’。”实际上,中国汽车迈向国际市场时都需要在两种发展路径中做出抉择:究竟是在价格上竞争,“以价换量”,还是从价值出发,提供一个从产品到渠道、从品牌到战略的高价值替代。

而在长城看来想要实现高价值出海既要以技术创新夯实产品硬实力,更要通过品牌价值重构与生态体系构建,才能打造具有全球穿透力的竞争壁垒。

因此,长城汽车持续推动研、产、供、销、服全面出海,形成全场景、全动力、全球化布局,完成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跨越。2024年,长城汽车的海外年销量已经达45.41万辆。目前,长城汽车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全球用户超1500万,海外累计销量超190万辆,在泰国、巴西等地设有3家整车工厂,在厄瓜多尔等地拥有多家KD工厂。

透过此次车展也可以看到长城带给行业的另一种思考:当其他车企在争夺泼天流量的时候,长城在研发技术,而当市场褪去喧嚣,当车展回归车展,长城用技术重新夺回市场关注度。可以说,拼技术才是长城的“舒适区”,这场以技术为底色的行业破局,本质上是长城对“长期主义”战略的生动诠释。

当行业焦点多被流量营销、概念噱头所牵引时,长城汽车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核心锚点,长期深耕核心技术。而随着市场热度回归理性,重新回归技术较量的本质,长城凭借硬核技术实力强势破圈,重新定义行业竞争的价值标尺。

由此可见,在长城汽车的发展逻辑中,技术不仅是竞争利器,更是穿越行业周期的底气所在。从智能生态的布局落子到动力系统的迭代升级,长城汽车以持续的技术突破践行“长期主义”战略,也用行动证明:唯有坚守技术创新的本源,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走出一条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备2018023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