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8023569号
上汽一季度销量突破60万辆(同比增长28.4%),自主品牌占比显著提升,展现出从“合资依赖”向“自主崛起”的战略转型成效。其自主板块的稳固表现可归结为以下关键支撑点:

1. 自主品牌“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 新能源高端化:智己、飞凡两大高端品牌成为增量主力。例如,智己LS6连续多月稳居“中大型纯电SUV”销量前三,飞凡F7凭借换电模式切入B端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 MG全球化反哺国内:MG品牌海外销量占比超50%,海外口碑反向拉动国内品牌溢价,MG Cyberster等车型树立年轻化、运动化标签。

- 荣威稳守基本盘:荣威D7等混动车型覆盖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通过“油电同价”策略承接燃油车用户转型需求。

2. 技术自研成果落地
- 电动平台规模化:上汽星云纯电平台、魔方电池系统实现多品牌共享,降低研发成本。
- 智能化短板补强: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智驾方案在LS6上标配,无图城市NOA加速落地,缩小与新势力差距。
- 混动技术迭代:DMH超级混动系统油耗低至4.6L/100km,对抗比亚迪DM-i。
3. 供应链垂直整合降本
- 电池成本控制:通过参股清陶能源、与宁德时代合资工厂,锁定低价电池供应。
- 芯片国产化:地平线征程5芯片批量装车,减少对外依赖。
4. 海外市场“利润池”效应
- 欧洲成第二主场:MG4 EV在欧洲多国销量超越大众ID.3,单车利润高于国内。
- 新兴市场扩张:墨西哥、泰国基地投产,规避贸易壁垒。
隐忧与挑战
- 高端品牌持续性:智己、飞凡需避免“高开低走”,品牌认知度仍落后于蔚来、理想。
- 合资板块拖累:上汽大众/通用转型缓慢,燃油车利润下滑或影响集团整体现金流。
- 智能化竞赛:华为、小米等新玩家入场,上汽需证明其智驾技术能跻身第一梯队。
上汽自主品牌的“站稳”,本质是技术积累(三电、智驾)、全球化布局、产品矩阵精准卡位的综合结果。若能在维持智己LS7、MG4等爆款车型的势头,同时加速城市NOA落地,则有望彻底扭转“合资依赖”的旧形象,向“科技型全球车企”进阶。但长期看,智能化与用户运营仍是其与新势力对决的关键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