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正式发布。新国标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车企来说,只剩下1年过渡期,后续如果无法满足该标准,新车将无法生产和销售。
不少消费者疑惑:现在买的电动车,是否符合标准?现在买,会不会亏了?
对此,广汽集团平台技术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祁宏钟近日在接受功夫汽车专访时,自信地表示:广汽的电动车,可以放心买。“目前,广汽全系在售车型搭载的电池系统均已达到甚至超越新国标要求,再次印证了我们在电池安全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功夫汽车专访祁宏钟
在今年科技日上,“安全”成为关键词。而恰逢电池新国标出台、电池自燃事件备受社会关注,我们与祁宏钟聊了聊目前电池安全方面的行业进展,以及广汽在该领域的研发进度。
(1)广汽是新国标重要参与单位,贡献了非常多的智慧与行业经验
电池新国标最大的特点,就是提高了技术要求,新增了电池底部撞击测试、热扩散测试提升、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项目。
比如像热扩散后“不起火、不爆炸”,以前是作为企业技术储备要求,如今已经上升为强制性要求,杜绝部分企业的侥幸心理。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撞击后除了无泄漏、无外壳破裂、无起火或爆炸外,还要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新标准的另一个变化是,提出了BMS电池管理系统在下电工况下的热失控报警要求,因此电池系统必须具备全天候、全工况的安全监测能力,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广汽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
据祁宏钟透露,广汽是该项标准的重要参与制作单位。新国标研究制定工作的全过程,广汽贡献了非常多的智慧与行业经验。
广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弹匣电池系统,早在2021年就已经符合本次新国标的相关要求,如今全系在售的车型搭载的电池系统均已达到甚至超越新国标的要求。
“对于广汽这种负责任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利好。”在祁宏钟看来,新国标的出台具有重大行业意义,通过对电池热蔓延抑制能力的强制性要求,建立了统一的安全准入门槛。这不仅有助于规范行业发展,更能有效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乱象,推动行业良性竞争。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信心。
(2)“过度投入”,打造“全局最优”新能源汽车安全解决方案
广汽之所以能够提前满足新国标,祁宏钟认为,这是多年来的广汽“过度投入”水到渠成的结果。
据祁宏钟介绍,目前,广汽构建了一套覆盖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和本征安全的完整电池安全技术体系。
在主动安全方面,广汽从2017年就率先布局了电池云端智能监测系统,目前在全球有5大数据中心,正在为超过160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实时安全监测。
广汽埃安车联网数据中心
广汽的监测系统智能算法经过多年的持续迭代,如今已经可实现96%以上的故障识别,对电池的故障感知早于用户感知,是当前行业最顶尖的电池主动防护解决方案。
在被动安全方面,广汽弹匣电池可以完美解决电池热失控问题。通过弹匣舱集成技术、紧急制冷技术、热失控全时检测技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三元锂电池热失控不起火的重大突破。
2023年,广汽还升级了弹匣电池第二代技术。凭借着相变隔热材料、烟雾过滤技术以及双层冷却技术,更是通过了严苛的枪击试验,这都是里程碑式的创新。
在本征安全方面,广汽在电芯关键材料和结构设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特殊的掺杂包覆工艺让正极材料热稳定性提升了30%,纳米陶瓷复合涂层让隔膜实现了130℃热收缩率小于0.5%。
广汽还有自研的高安全添加剂,让热失控起始温度提升了30℃。柔性极耳和多重绝缘防护设计,则大幅降低了机械损伤风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广汽组建了数十位博士领衔的专业电池安全研发团队,对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攻关。这是广汽电池安全设计能一直保持领先的关键。
“广汽作为行业少数同时掌握电芯、电池系统以及整车技术的领军企业,正在通过独特的垂直整合能力,赋予产品全方位的安全优势。”祁宏钟如此展望。
由此可见,从最基础的电芯级安全设计,到系统级安全防护,再到整车级安全匹配,广汽已经形成完整的正向开发闭环,是真正的“全局最优”的新能源汽车安全解决方案。这样的优势,在全行业处于领先的地位。
(3)“电池安全绝非可权衡的成本选项”,是不可逾越的质量底线
成本与安全,向来两难全。在看不见的“安全”上“降本增效”,尤其是在电池安全上“降本”,成为行业诟病,也成为消费者购车用车心头大患。
对此,祁宏钟坚定地表示:在广汽的发展战略中,“电池安全绝非可权衡的成本选项,我们已将最高标准的安全要求写入企业核心规范,作为不可逾越的质量底线。”
广汽弹匣电池
那么,广汽如何去解决成本与安全的难题呢?
对此,祁宏钟给出的方向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安全与成本并非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为此,作为最早将安全技术全系标配的企业,面对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祁宏钟及其团队也欣喜地看到:
首先,技术进步推动安全升级:随着本征安全技术的突破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电池安全性能不断提升,而成本反而下降了。
其次,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优化:行业标准的统一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正在降低安全技术的应用成本。
再者,资源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全行业对安全的重视,正吸引更多资源投向这一领域。
祁宏钟自信地表示,“广汽将继续引领这一发展态势,让更高标准的安全技术惠及更多消费者。”
而这也正是广汽给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