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8023569号
“内卷化”的话语体系中,“零和博弈”便开始成为市场分析的主要框架。这也就使得舆论的场争论会不自觉带入到对“二级市场”的预期中,尤其当行业出现新玩家后,一些观点往往将此视为对头部企业的挑战,也就是利空。
近期京东高调杀入外卖市场,上述逻辑毫无意外进行了一次再现。相当部分舆论以及市场分析都认为,在京东这条大鲶鱼的搅动下,外卖市场风云再起,很可能会把美团拉下马。令人吊诡的是,尽管上述看法逻辑清晰,但二级市场似乎并不为其所动,开篇的叙事框架在此次事件中遭遇“卡顿”难题。
那么到底是”二级市场“不懂京东对行业的冲击,还是另有他因呢?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外卖业的变迁发展是商家,平台以及用户多方互为配合下的结果,如今京东的商业路径中缺失了商家和用户的主动性,逻辑推演卡顿,市场观望;
其二,京东如此高调乃是希望短期内能在外卖领域有所斩获,但美团也在随产业变迁变换阵型,更加重了市场的观望态度。
佣金高低恐非商家最大痛点
为客观验证舆论场消息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影响,我们整理了重要时间点中美团和京东的股价走势情况。
在“零和博弈”叙事框架下,美团和京东股价应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闯入者京东因为新业务赋予新的想象力,被挑战者的美团未来则面临冲击),但在上图中不仅没有此消彼长,反而出现了携手升降的奇怪现象。
此现象我们一方面可以将此归咎于“大盘”,春节之后港股交易量大增,高度活跃的交易量也给个股带来的波动性,美团和京东又均属科网热门企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从微观考虑,京东的外卖业务是否真的就可以为带来行业新的冲击。
此次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乃是手握两大杀器:
1)对商家降佣金,以短期完成商家端的供给;
2)为骑手缴纳社保,以完成对运力的供给。
按照众多媒体的推演,接下来京东外卖将完成:为商家减负——商家参与性提高(提供高性价比商品)——与缴纳社保的骑手对接——超强运力与高性价比商品汇合——业务成功。
逻辑相当完美,且结局令人振奋,只是细究之下,中间有几个重要环节是被忽视的:
1)用户是否会积极参与上述逻辑,过往众多互联网的案例已经告诉我们,短期内改变用户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而外卖又是一个高度依赖规模效应的产业(薄利走量,摊薄成本),京东外卖的“起量”最终不是只看商家和运力的供给,还要看用户的需求;
2)为商家降本,给予骑手福利,确实直击心坎,但从利益方面考量,这两类人群当今最需要只是“让利”还是另有他求呢?
这两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关乎京东外卖逻辑推演的周密性,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对餐饮行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在2022-2023年在资本的高度介入下,餐饮业的连锁化程度得到质的飞跃(2013年餐饮连锁化率仅有13%,2024年已经大幅超过20%),在总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靠一二级市场融资,现金充裕的餐饮业开始了价格战,这一方面可以在弱景气度的行业氛围下,抢占市占率,为以后景气度回归赢得够多筹码,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同类企业的生存难度,连锁企业以集约化和规模化优势具有更低的经营成本,丧失定价权的中小企业必然面临利润的侵蚀,从业者无不抱怨“内卷”,不过多在批评平台,反而忽略了背后产业变迁的因素。
该情况在2024下半年发生了明显改变,代表连锁餐饮类企业此时纷纷上调价格,超级内卷的价格战基本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