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剧增,要求加强关税上调等限制的呼声越来越高。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欧洲中国产电动汽车剧增,导致欧洲汽车品牌竞争力减弱,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欧洲经济。
据欧洲非营利组织T&E统计,去年在欧盟销售的约30万辆EV中,19.5%是中国制造的。这一数据不仅包括欧洲品牌沃尔沃和极星电动汽车,还包括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
去年从欧盟进口中国产EV最多的企业是特斯拉(28%)。有预测称,今年中国产电动汽车增幅将进一步增加,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将有四分之一在中国生产。
据T&E统计,纯中国汽车企业对欧盟的出口比例从2019年EV市场的0.4%急剧增加到2019年的7.9%。据预测,中国比亚迪、MG(前英国品牌)、蔚来等纯中国品牌在欧洲EV市场的占有率将在2027年飙升至20%。
中国产EV最大的竞争力是价格比欧洲产竞争车辆便宜10%至20%。中国产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大,归根结底与为中国EV产业规模化有很大关系。T&E警告称,这将加强中国产EV的竞争力,并担心欧洲品牌电动汽车销售低迷导致工人就业恶化,进而出现经济衰退。
T&E强烈要求在这些问题上提高进口关税。目前,欧盟对中国产EV征收10%的进口关税,但如果将这一数字上调至25%,从长远来看将产生积极效果。
如果提高关税,中国产中型EV将比欧盟产竞争车型更贵。T&E分析称,小型SUV和大型电动汽车的价格将略低或持平。关税上涨伴随着价格上涨。T&E主张,这将为欧盟预算带来30亿至60亿欧元的额外收益,这笔资金应重新投资于欧洲地区清洁技术供应链的扩张。
还提到了提高电池芯的进口关税,目前欧盟的关税税率仅为1.3%。这是与中国(对欧盟产电芯征收10%)和美国(对中国产电芯征收10.9%)相比的最低值。一些主要中国企业,如比亚迪和CATL,预计将加强这些限制,并已经在欧盟建设电池工厂,回避提高关税,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做出贡献,强调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