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率先整合设立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这一议事协调机构,这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创新之举。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是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印发之后设立的,因此更加凸显了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把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全国教育大会后,各省份开始教育强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的部署,一个鲜明的特点便是通过“整合”“提格”举措深化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机制,除了北京市委率先整合设立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有的地方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双组长”,有的地方由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担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2024年12月5日,云南省志愿服务学院在云南大学揭牌成立。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石玉钢出席揭牌仪式。根据公开报道,此前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由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杨宁担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王云霏近日接受《中国教育报》专访时介绍,云南省明确了各州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双组长”;各级党委副书记担任教育工委书记;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挂钩联系学校,当好“编外校长”。每年下级党委要向上级党委专题报告抓教育工作的情况。
2024年11月25日,海南省委教育工委(扩大)会议召开,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纳云德主持会议并讲话。根据公开报道,此前海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由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李湖担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各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的任职情况有几种类型:吉林、云南、黑龙江、湖南、天津等地由省(直辖市)委副书记担任;海南、河南等地由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担任;贵州、广西、新疆、辽宁、山东等地由省(自治区)委常委、省(自治区)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北京由市委常委担任;河北、浙江等地由副省长担任;还有十几个省份由教育厅长担任。
教育科技人才议事协调机构“整合”“提格”,有助于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