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8023569号
最近一则"上海房价30年涨100倍"的言论在房产圈引发轩然大波。
某知名经济学家抛出的这个惊人数字,让不少购房者直呼"颠覆认知"。
但当我们拨开历史迷雾,用真实的市场数据和经济学常识来审视这个论断时,却发现其中充斥着令人震惊的逻辑漏洞。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拆解这个"100倍神话"背后的真相。
计划经济PK市场经济
荒谬的对比:计划经济PK市场经济
朱教授得出"100倍"结论的核心方法,是将1990年前后的计划经济房价与当下市场价直接对比。
这种对比存在三大致命缺陷:
1️⃣ 市场不存在时期的"统计房价"
1990年上海尚未建立房地产市场;
当时的"房价"是行政定价而非交易价格;
如同用粮票价格对比现在的超市米价。
2️⃣ 福利分房时代的特殊交易
以房换房的黑市操作(如浦东与浦西的职工互换);
纯粹的买卖房产全年交易量不会超过4位数套,相比300万套存量可忽略不计;
交易价格严重失真且样本量不足。
3️⃣ 货币价值的时空错位
1990年M2仅1.53万亿,2023年已达292万亿;
忽视近30年货币购买力的巨变。
1998年房改
科学的对比起点:1998年房改
✅ 商品房元年的分水岭意义: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落地;
市场化交易机制真正确立;
价格开始由真实供需关系决定。
20年真实涨幅测算(1998-2018):
时期
均价
涨幅倍数
年化涨幅
1998
2000元/㎡
基准
-
2008
1.5万元/㎡
7.5倍
22.5%
2018
5万元/㎡
25倍
17.5%
(注:数据来源于上海房产交易中心备案数据)
三大修正系数
必须考虑的三大修正系数
1️⃣ 城市价值重估(1998-2005)
上海从5万/套→50万/套
鹤岗维持3万/套
本质是城市能级差异的市场化显现。
2️⃣ 货币超发因素
2005-2023年M2增长约10倍;
同期上海房价涨幅约8倍;
房价实际涨幅跑输货币增速。
3️⃣ GDP与收入增长
同期上海人均GDP增长7.2倍;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8倍;
房价收入比保持相对稳定。
未来趋势的理性推演
未来趋势的理性推演
基于经济基本面的预测:
按GDP年增5%计算;
20年累积涨幅约265%。
40年,涨个七八倍,类似2005到2025年,那是能做到的。
关键结论:
所谓"100倍涨幅"是偷换概念的产物,真实涨幅25倍中:
15倍属于货币现象;
5倍属于城市价值发现;
仅5倍属于真实居住价值提升。
三大追问
1️⃣ 数据伦理质疑:
为何选择非市场时期数据?
是否刻意制造恐慌情绪?
背后是否存在利益驱动?
2️⃣ 经济学常识缺失:
忽视货币时间价值;
混淆名义价格与实际价值;
无视市场机制演变过程。
3️⃣ 社会责任反思:
专家言论对市场预期的影响;
对普通购房者的误导风险;
专业操守与学术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