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激光雷达企业开始拥抱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时,车载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2498.HK)也不例外。
“机器人是一个10倍于汽车市场的场景,是非常值得往前冲刺的。”速腾聚创CEO邱纯潮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发言时表示。在他看来,车企和供应链企业一起研发并率先应用机器人是大势所趋。
3月31日晚,速腾聚创发布了2024年年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其2024年营收为16.49亿元,同比增长47.2%;毛利率为17.2%,同比增长8.8%;激光雷达总销量为54.42万台,同比增长109.6%,其中应用于ADAS的销量为51.98万台,同比增长113.9%,应用于机器人及其他产品的销量为2.44万台,同比增长47%。
与此同时,速腾聚创的净亏损也有收窄。2024年速腾聚创全年净亏损为4.82亿元,同比下降88.87%。
3月29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邱纯潮接受《中国企业家》在内的媒体采访。
他表示,过去10年,激光雷达发展非常迅速,最早的激光雷达非常笨重,功耗非常大,“一颗激光雷达可能要卖到七八万美元,现在的激光雷达一颗已经低于200美元,而且性能还相当不错”。他认为最主要的推动因素在于芯片化。2024年,速腾聚创已经完成大部分芯片布局,“激光雷达也正式走入了数字化时代”。
“激光雷达已经发展到芯片能力之争的阶段,需要基于现有的成熟平台去做不同的应用开发、满足不同的市场。”邱纯潮说。
以下为采访内容整理(有删减):
谈具身智能:汽车产业具有主导意义
问:现在有一些车企入局具身智能领域,您认为汽车产业在传感器、算法和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对于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有什么影响?
邱纯潮:我认为汽车本身就是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的极致表现。它相应的电机、软件等已经做得非常成熟了,现在我们更强调的是上半身的技术,也就是手眼协同的能力、操作能力。
我们把上半身定义成操作能力,下半身定义成移动能力,这也是我们在全力以赴帮助行业去解决的问题。我们之前推出了超级传感器,目的是解决机器人的手眼协调问题,这个(传感器)系列会持续迭代,接下来会不断发新品。
我们还推出了一个具有20个自由度的第二代灵巧手Papert 2.0,我们会把手跟眼整套系统打通,有这样的操作能力就可以代替人类做一些事情。
比如在汽车的供应链车间里,有一些柔性生产空间需要人操作,在家庭里,叠衣服需要人来操作,将来这些都可以用机器人来操作。
相比起传统的操作能力,我们现在做的是柔性操作。传统操作是你先把程序编好,加个基础设施去做,柔性操作是它能自己去理解任务,通过大数据教育拆解任务步骤、完成任务,所以手眼协同非常重要。
汽车产业在这里面是有主导意义的。如果没有汽车供应链,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把激光雷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几万美元做到几百美元的级别,很难把激光雷达跟摄像头综合在一起做到最终形态,很难把手跟眼协同做得很好,其实它是环环相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