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今日新闻 > 腾势汽车:“各怀鬼胎”的合资试验,如何逆袭成比亚迪的高端王牌

腾势汽车:“各怀鬼胎”的合资试验,如何逆袭成比亚迪的高端王牌

发布时间:2025-04-03 11:36:18 发布用户: 1873603655
2025年3月,腾势N9上市10天销量突破1708辆,腾势D9单月销量近万辆,成交均价高达36.5万元……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在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曾因销量惨淡被戏称为“合资败局样本”?从比亚迪与戴姆勒的“互相试探”,到戴姆勒黯然退场、比亚迪全盘接手,腾势的14年浮沉,堪称一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权力游戏”。
 
 
第一章:一场“各取所需”的联姻,埋下了“互防”的种子
 
 
 
时间倒回2010年,比亚迪与戴姆勒(奔驰母公司)高调牵手,成立“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后更名腾势汽车),双方各持股50%,誓言要“打造中国最牛电动车”。表面看,这是一场“天作之合”——戴姆勒有百年造车底蕴,比亚迪手握三电技术;但实际上,这场合作从一开始就暗藏裂痕。
 
 
戴姆勒的焦虑:燃油车霸主的新能源“试水”
 
2009年,中国启动“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戴姆勒嗅到了危机。作为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它在电动化转型上步履蹒跚,急需一个“试验田”快速切入中国市场。但高傲的德国人并不愿放下身段,于是选择了技术过硬但品牌低端的比亚迪,试图以最小成本“借船出海”。
 
 
 
比亚迪的野心:低端标签下的“向上突围”
 
反观比亚迪,彼时虽凭借F3DM混动车型崭露头角,却被牢牢钉在“10万元以下”市场。王传福曾直言:“腾势是比亚迪走向高端的跳板。” 与戴姆勒合作,不仅能蹭上“奔驰技术”的光环,还能学习豪华品牌的管理经验,为日后自立门户铺路。
 
 
 
矛盾初现:互相防备的“技术联姻”
 
合作初期,双方默契地划清界限:比亚迪只提供电池、电机,戴姆勒包办整车设计与制造。但这种“分工”很快暴露弊端——戴姆勒的设计团队对中国市场理解不足,推出的腾势300续航仅300公里,售价却高达36.9万元,被网友吐槽“续航短、价格贵、长得丑”;而比亚迪则暗中保留核心三电技术,为自家王朝系列留足后手。
 
 
 
第二章:从“互相注资”到“同床异梦”,合资模式走向崩盘
 
 
 
尽管双方先后6次增资、累计投入超74亿元,腾势的销量却始终未见起色。2019年推出的腾势X,即便挂上“戴姆勒设计”的标识、放进奔驰4S店销售,年销量仍不足5000辆。这场合资试验,为何沦为“双输”困局?
 
 
 
产品失败:续航短、定位模糊的“四不像”
 
腾势300和腾势X的失败,本质是双方战略分歧的产物。戴姆勒坚持“欧洲豪华车”设计理念,导致车型空间局促、智能化配置缺失;比亚迪则不愿共享最新技术,初代车型续航仅300-400公里,在2015年前后尚可接受,但到了2020年,国产新势力已普遍突破600公里,腾势的短板被无限放大。
 
 
 
市场误判:错失MPV与SUV红利
 
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爆发式增长,但腾势却执着于小众的跨界车型。反观比亚迪,凭借唐、宋等SUV迅速抢占中端市场;戴姆勒则转身推出EQ系列,直接与腾势形成竞争。合资双方“各自为战”,腾势成了被遗弃的“夹心层”。
 
 
 
资本博弈:一场没有赢家的“烧钱游戏”
 
为挽救颓势,戴姆勒与比亚迪频频注资,但资金大多用于渠道扩张而非产品升级。2020年,腾势全国门店不足50家,消费者“想买找不到店”;而同期特斯拉已在中国建成300+超级充电站。更讽刺的是,比亚迪和戴姆勒在自有品牌上的投入远超腾势——比亚迪押注刀片电池和DM-i混动,戴姆勒加速EQ系列国产化,腾势彻底沦为“备胎”。
 
 
 
第三章:比亚迪全盘接手,腾势的“第二人生”
 
 
 
转机出现在2022年。比亚迪以90%持股拿下腾势控股权,2024年彻底收购戴姆勒剩余股份。这场“离婚”反而让腾势重获新生——比亚迪不再藏着掖着,将最新技术倾囊相授,腾势一夜之间从“合资弃子”变身“亲儿子”。
 
 
 
技术反哺:三电技术+智能化全面碾压
 
比亚迪的“技术鱼池”成为腾势逆袭的关键:DM-p混动系统、易三方平台、云辇-A智能悬架等黑科技悉数上车。以腾势D9为例,其纯电续航达200公里,综合续航超1300公里,比GL8省油、比埃尔法智能,一举打破合资MPV垄断,2023年销量突破11.8万辆,成为MPV市场新王者。
 
 
 
品牌重塑:从“奔驰平替”到“新豪华”
 
比亚迪深谙中国消费者心理:高端≠豪华Logo,而是“技术领先+用户共创”。腾势D9上市前举办1800场用户活动,收集需求反向定制“车载冰箱”“后排小桌板”;N9 SUV则引入无人机舱、六屏联动等科技配置,甚至对标保时捷Panamera。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策略,让腾势迅速摆脱“戴姆勒影子”,建立起“科技豪华”新标签。
 
 
 
渠道革命:直营模式撕掉“合资包袱”
 
过去,腾势依赖奔驰4S店销售,服务体验参差不齐。比亚迪接手后,果断推行“直营+经销商”模式,2024年全国门店突破400家,覆盖170座城市。松原、曼谷等新店开业时,用户甚至能参与新车品鉴会,这种“零距离”体验彻底颠覆传统4S店模式。
 
 
 
第四章: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权力游戏”启示录
 
 
 
腾势的逆袭,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中国汽车产业话语权更迭的缩影。
 
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8023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