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花了4万2,多等了近两个月买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就是个装饰件?小米虚假宣传的事,全网现在讨论度很高。网友拿鼓风机往里一吹,上面纸巾纹丝不动,这哪是风道啊,这是生财之道,一下就吸走你4万2。
小米给出了补偿方案,2万积分,折合人民币高达2千元。小米官网的描述也改了,之前是,复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两个贯穿风道,前部空气高效导流。现在变成了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并且官网下方也有小字标注,车辆配置、装备、参数等介绍信息可能会与实物车辆存在一定差异。
这次事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小米在营销话术中对挖孔碳纤维前机舱盖模糊不清的描述,有涉嫌虚假宣传的嫌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在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规格等信息或商品本身服务有关的许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即构成虚假宣传。小米机盖导流风道等功能实际情况与宣传存在出入,就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无论是心情件,还是功能件,只要不存在会导致车辆产生安全隐患,不管是4万还是40万,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但虚假宣传就是虚假宣传,是欺骗。
小米SU7 Ultra作为其品牌高性能产品,肩负了小米品牌摆脱廉价印象,向豪华迈进的重任,但经此一事,引发了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不信任。影响了其一直以来极力塑造的高端形象。小米从一台千元手机发展到现今各个领域开枝散叶,正是建立在用户对小米及雷军的信任基础上的。
这件事一出,对品牌价值是极大的透支。修复信任需要之前建立信任的数倍付出。付出多少不知道,但2万积分肯定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