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家车企相继公布2025年Q1财报数据引发行业深度聚焦。回首过去的第一季度,全球汽车产业在“智能化内卷”与“全球化博弈”中加速洗牌。《一品汽车》看到,特斯拉因价格战陷入毛利率下滑困境,多加家新势力车企则在高端化与盈利的平衡中步履维艰。
在此背景下,吉利汽车以营收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增长264%、新能源渗透率48.1%的业绩,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答卷。对此,《一品汽车》认为,当传统车企还在“大象转身”,吉利已完成了从“制造巨头”到“科技生态集团”的基因突变。而下面,我们也就从行业解析、品牌解读以及未来前景前瞻分析等维度,一探吉利汽车如何完成真正的“蜕变”。
01
谈行业:吉利如何改写竞争逻辑?
Part One
纵观汽车行业一季度发展,可以看到,新能源与智能化产品仍是决定品牌发展高度的核心因素。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乘用车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车市“开门红”成色超预期。
在此背景之下,吉利的销量增速碾压行业,盈利逼近特斯拉。其Q1销量为70.4万辆,同比增长48%,远超中国乘用车市场均值11.2%的表现,甚至超过比亚迪同比增长59.8%的增速。同时,吉利一季度交出48.1%的渗透率高于比亚迪和特斯拉,且单月最高达52%,创历史新高。
在盈利层面,吉利一季度实现15.8%毛利率,虽略低于特斯拉18.2%的数据,但7.8%的净利润率已逼近后者的8.1%,而要知道“蔚小理”三家净利润之和仅为吉利的1/5。
当下汽车行业迎来新拐点,从“电动化普及”到“智能化分层” 的趋势之下,吉利L2+级智驾搭载率从12%跃升至58%,千里浩瀚系统实现L3级量产落地,领先行业至少12个月。此外,通过H1-H9五层级智驾方案,吉利覆盖8万-90万元全价位车型,打破“高端=高配”的行业惯性。由此可见,当友商还在比拼参数时, 吉利已构建“数据-算法-算力”闭环:750万辆L2级车辆数据、23.5EFLOPS算力达到中国第一、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训练效率提升30倍。
在《一品汽车》看来,吉利的爆发式增长并非依赖单一优势,而是“规模效应+技术溢价+全球化红利”的三重共振。
02
看品牌:三大矩阵的“精准卡位”
Part Two
高走的业绩自然离不开吉利的品牌布局,在这方面,我们看到,吉利银河Q1销量26万辆同比大涨214%,占集团新能源销量的76.7%,星愿、E5等车型连续月销破3.5万辆,直接挤压比亚迪宋PLUS、特斯拉Model 3市场份额。同时,“可醇可电”的雷神混动系统装车率达60%,油耗较同级燃油车降低42%,重新定义“混动性价比”。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银河的崛起证明,技术普惠不是“降维打击”,而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狙击,当一款车既能加油又能充电,谁还需要为续航焦虑买单?
值得一提的是,领克品牌新能源销量占比52%,领克900预售首月订单破3万,WLTP续航200km的领克08 EM-P登陆欧洲,填补市场空白。此外,SPA Evo架构+极氪G-AES避让技术+千里浩瀚H7方案,实现“性能与智能”双突破,毛利率18%超越比亚迪DM-i系列。 领克海外门店达108家,覆盖39国,欧洲市场市占率同比增长120%,成为中国品牌高端出海的标杆。
在品牌高端化布局维度,极氪也已经成为高端市场的“中国规则制定者”,其不仅均价35万元超越蔚来,极氪009更是成为香港最畅销豪华MPV,极氪7X登陆欧洲首月交付破万,剑指特斯拉Model X。
同时,我们看到,极氪全球首发1.3兆瓦V4极充桩、神盾金砖电池、双Thor芯片,构建“补能+三电+智能”三位一体壁垒。 足见极氪的野心不止于销量,更在于输出中国标准,当欧洲用户开始习惯“中国式超充”,传统豪华品牌的护城河或将瓦解。
03
品未来:
从“产品竞争”到“生态战争”
Part Three
当下的智能化时代浪潮中,AI定义制造,算法重构体验是大趋势。在这方面,吉利的星睿智算中心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AI驱动研发、生产、售后全链路。得益于此,吉利的AI数字底盘实现4ms级避险响应,焊接缺陷检测准确率达99.7%。 同时,吉利750万辆L2级车辆+百亿公里数据构建“世界模型”,智驾训练效率提升30倍,率先进入“越用越聪明”时代。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当对手还在讨论“芯片算力”,吉利已让AI渗透到造车的每一个原子,这并不是技术竞赛,而是一场认知维度的碾压。
当然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三电自研能力是新能源下半场的“生死线”,而吉利正用“技术+成本”双刀,切割动力电池市场格局。
具体而言,其神盾金砖电池整合800V快充与混动电芯,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此外,吉利成立的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打通研发-生产-回收闭环,未来或对外供应电池,同样再次以自研技术剑指宁德时代、比亚迪。
而在全球化布局层面,吉利的埃及、印尼、越南工厂投产在即,东南亚本地化生产占比将超30%,直接对冲贸易壁垒风险。统计数据显示,:吉利海外销量占比12.8%,虽低于上汽的35%,但吉利高端车型占比18%表现更优,其利润含金量同时更高。
当然,在狂欢背后,吉利也需要更多的“冷思考”。首先是盈利的可持续性方面,其Q1净利润激增依赖规模效应与23亿元汇兑收益,研发投入占比8.2%仍低于特斯拉的10.5%,足见吉利的长期技术护城河需持续加码。同时,极氪与吉利合并后,如何平衡高端调性与规模化需求也是破局的关键。
在《一品汽车》看来,吉利的财报是一面棱镜,既折射出转型的辉煌,也映射出成长的暗斑,其真正的对手不是比亚迪或特斯拉,而是自身能否跨越“规模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