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众汽车 > 奥迪在中国的好,是一汽奥迪干出来的

奥迪在中国的好,是一汽奥迪干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5-05-15 10:29:21 发布用户: luoyang

从上海车展期间的紧张节奏回归日常,一汽奥迪继续保持着快节奏。

金港赛道上,多款经典车型同步亮相,重新唤起关于性能与质感的记忆;车主关爱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展开,持续修补“被忽视”的日常触点;Q6L e-tron预售在即,品牌首款本土化高端纯电SUV进入市场落点阶段;而在“521用户嘉年华”即将开启前,企业高层通过视频号密集发声,明确回应外界关切。

从品牌符号到用户情绪,从产品节奏到体系能力,一汽奥迪正在重新梳理它与中国市场的关系。此时回看这个品牌,人们会注意到一个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它不依赖一两款新车“拉转化”,也不把智能体验当作唯一解法。更耐人寻味的是,当许多企业开始高举“再定义”的口号时,它反而回到制造、验证、服务等原点,在老地方持续建设。

从1988年奥迪100在长春投产,到如今即将迈入千万用户节点,一汽奥迪在中国市场的角色,远远超出了合资品牌的常规叙事。产品在演进,平台在拓展,标准在更新,但有些东西始终未变——它始终承担着技术落地、制造闭环、服务交付的结构性任务。

如果说这些年,很多品牌在讲“未来的豪华应该是什么样”,那一汽奥迪则一直在做一件事。让已有的体系继续可靠,让未完成的演进继续稳固。理解它的方式,不一定要看最新的技术堆叠,不一定要等一次节点产品的到来。有时,只要顺着它留下的路径往回看,答案就在故事里,也在体系里。

01

理解奥迪中国化,要从一汽奥迪的37年谈起

今天再谈奥迪,很容易把它当成众多合资品牌中的一个,但事实远比标签复杂。要看清奥迪在中国市场真正的构成,起点是1988年。

那一年,奥迪100在长春投产。中国汽车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豪华车仍被视为进口商品。但在奥迪与一汽的合作之下,产品研发、本土生产、服务网络、用户教育等环节逐步建立,第一次将高端制造这一概念植入到中国消费者和供应体系的认知中。

A6L、Q5L、A4L、A3这些车型已经成为中国高端市场的熟面孔。它们几乎与每个时代的消费升级绑定在一起。从商务企业用车首选、家庭第一辆豪华SUV、年轻人职业起步时的购车目标。一汽奥迪通过对车型尺寸、动力组合、空间布局的持续本地化优化,不断刷新着中国用户对豪华车的理解。

产品持续适配消费者,市场自然有所回应。2010年,一汽奥迪实现累计销量100万辆;2024年,这一数字突破900万;到2025年,一汽奥迪将成为中国首个破千万的豪华汽车品牌。在行业高度内卷、市场结构剧烈变化的十多年里,这组数字代表的不仅是品牌惯性,更是一种稳定穿越周期的运营能力。

很多人看到销量,却未必真正理解,它背后依赖的是怎样一套深层支撑体系。

相比于产品与销量的显性表达,制造体系往往是被忽视的那部分。但正是一汽奥迪主导构建的这套制造系统,让奥迪在中国具备了长期竞争力。从设计验证、零件开发、工艺规划到终端交付,每一个环节都嵌入在高标准流程中,形成闭环。

比如,氙气大灯电子镇流器的国产化,是科博达与奥迪合作的起点,也成为这家企业迈向全球高端电控领域的第一步;再如福耀玻璃,正是从奥迪100开始建立起曲面玻璃光学性能的本土制造能力,最终进入大众全球采购体系。

很多今天看似理所当然的产品稳定性和驾驶质感,其实源于一套“没被讲出来”的工程体系。一汽奥迪在这方面的作用,远超一家销售公司的范畴,它更像是中国高端制造标准的一部分构建者。

直到今天,中国消费者对豪华的直觉认知,仍深受一汽奥迪体系的塑造影响:什么是高品质感,什么是驾乘稳定性,什么是服务标准,很多认知框架是从一汽奥迪开始建立的。用历史时间线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并没有预设一个“豪华车应该长什么样”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是一汽奥迪用37年逐步参与定义出来的。

02

华为重新认识了一汽奥迪

这几年,不少品牌试图用“智能豪华”重新划一次牌桌,把德系三强挤下去。智能驾驶、座舱交互、生态系统,哪项都不缺野心。它们普遍采取一个路径,找华为合作,用智能技术拉近与豪华品牌的距离,最好能一次就完成对位替换。

但真正在合作中摸过一圈之后,华为反而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一汽奥迪的标准,是所有合作对象里门槛最高的。

最关键的分歧,发生在电磁兼容性(EMC)上。别人开发智能驾驶,满足L3就能上车,性能指标齐了、演示视频拍了,就算项目闭环。但一汽奥迪提出的是L5等级的设计要求,没有法律强制,甚至没有行业统一标准,只是出于“不能出问题”的工程底线。

据了解,光是这一条,开发时间就多出六个月。所有元器件要重选,PCB布线要重做,电源、信号、地平面必须全域隔离,整套仿真验证和物理测试从头开始。不过,这还真不是一汽奥迪故意设卡,反倒是它的基础流程。从激光焊到智能架构E³ 1.2,从整车11.2万公里极端测试到99%的总装合格率,它始终是靠体系消除隐患。

在一汽奥迪的标准下,智能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做出来之后能不能稳定五年、甚至十年。它要的是,产品交到用户手里之后,不用被反复OTA来修bug。

对比之下,你会发现很多人追求演示,一汽奥迪追求落地。华为曾是最强的智能定义者,但在与一汽奥迪的合作中,它反过来被奥迪的标准教育了一次。这就解释了一个关键判断:谁能定义标准,谁就拥有行业主导权。

市面上很多人在模仿奥迪的位置,但只有一汽奥迪,让合作方意识到什么才是豪华的门槛。

03

一汽奥迪用22年打下服务体系

“谁是真奥迪”的讨论不时被拿出来说,有人看销量,有人看设计,也有人看智能体验。但如果视角拉长,站在用户的角度回看这个问题,其实答案早就写在一件更基本的事里,谁能让你用了很多年之后,还愿意继续走进4S店。

在这一点上,一汽奥迪给出的不是口号,而是一个跑了22年的体系。

从1996年设立售后服务部,到2024年推出“卓·悦服务Plus”,一汽奥迪用一整套结构化流程,把服务从附加项变成了主导项。

相比很多品牌在用户交完钱后才开始补上流程,一汽奥迪是从设计产品就嵌入了底层能力。

今天消费者在一汽奥迪能享受到的是60分钟快保、8小时钣喷修复、20公里免费取送、全天候救援、线上维修记录可查……这些听起来熟悉,但做起来难的服务能力,一汽奥迪已经做了二十多年,它覆盖的是全国600家门店,服务的是900万车主,每一项背后都对应的是标准、流程、人。

如果说技术标准决定了产品交付是否可靠,那么服务标准决定了用户关系是否长久。很多品牌产品上来了,服务却跟不上,这时候用户的信任感就开始松动,他们所定义的新豪华,也随之摇摆。

一汽奥迪设立“奥迪之星”“奥迪双杯”体系,像培养运动员一样培养售后人才,形成闭环式的服务能力评估体系。在全球赛事中,中国代表队16次参赛、2次夺冠,说明这套标准不仅在国内跑得通,在全球也具备竞争力。

所以,关于谁是真奥迪的问题,最后绕不开一句话,“产品能带来第一印象,服务决定长期信任。”

真正的豪华,不是你买车时觉得很值,而是五年之后、十年之后,还能觉得这家企业靠得住。

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备2018023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