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汽奥迪以“油驰电掣,尽在奥迪”为主题,带来了PPC豪华燃油平台的A5L和Q5L,以及PPE纯电平台的A6L e-tron和Q6L e-tron家族共五款新车。这一阵容不仅展示了从燃油车智能化到电动车安全升维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奥迪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油电同智”战略,奥迪重新定义了豪华出行规则,打破了能源形式对智能化的限制,为行业提供了第三种答案。

平台化架构打破能源形式枷锁
“伴随Q6L e-tron家族和A6L e-tron的投放,标志着中国豪华电动汽车在经历‘1.0油改电的探索破局期’到‘2.0创新突破的多元竞逐期’之后,正式迈入了‘3.0高品质安全与科技的跃迁发展期’。”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彬的这一论断背后,是PPC与PPE两大平台的技术共性与差异化布局,即燃油车的智能化反攻和电动车的安全升维。
PPC平台首次让燃油车获得与电车同源的智能化能力。其搭载的E³ 1.2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域控制器设计,支持千兆以太网传输,并且拥有等同电车的算力。这一架构支撑了华为乾崑系统的落地:A5L和Q5L通过双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方案,实现无图L2级驾驶辅助,彻底打破“燃油车=智能化洼地”的行业偏见。动力层面,EA888 Evo5发动机应用VTG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配合48V轻混系统支持纯电泊车功能,让燃油车在环保法规收紧下仍具生命力。
PPE平台则展现了奥迪对电动化本质的思考。800V高压架构、宁德时代107kWh电池组、双电机四驱系统,让A6L e-tron实现770km CLTC续航与4.5秒破百的兼得。但更关键的是安全标准的重构,陈彬介绍道:“通过多种全新STP设计,防止热失控,满足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电池安全新国标要求。”从电芯级气凝胶隔离到系统级液冷冗余,奥迪用造车专家的严谨回应电动安全焦虑。

从物理空间到场景体验的本土化升维
自1999年奥迪A6(C5)开创“中国加长”先河,一汽奥迪始终深谙本土化不是简单适配,而是需求预判。如今,这种洞察从物理空间延伸至全场景体验,实现燃油车的“第三空间”革命和电动车的身份认同重构。
A5L以2969mm轴距实现C级车空间表现,却未牺牲奥迪标志性的运动比例。其座舱内,14.5英寸曲面OLED屏与10.9英寸主动隐私副驾屏构成“以人为中心”的数字舞台,搭配同级唯一交互式氛围灯和最大面积W-HUD,将科技交互转化为情感共鸣。更颠覆的是,9段式智能天幕通过102颗RGB LED实现星空顶效果,这种对仪式感的雕琢,直击中国用户对“移动会客厅”的期待。
Q6L e-tron家族将本土化推向新维度。轴距较海外版增加105mm至2995mm,二排腿部空间达到商务车水准;中国市场专属的sphere前脸设计、可点亮四环Logo、8种动态灯光签名,这些设计不仅是美学表达,更是对“中国专属”的身份赋能。而在A6L e-tron上,电子外后视镜与AR-HUD的组合,则用创新技术解决实际痛点——例如狭窄路段盲区监测精度提升40%。
从结构防护到系统预判的双重进化
“全车配置2个激光雷达、5-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11个摄像头,通过技术冗余全面保障客户驾乘安全。”陈彬的介绍揭示了奥迪对安全的定义:既要传承百年机械安全基因,更要建立智能化时代的系统性防护。

首先要说的便是机械安全的极致化,PPE平台车型采用与保时捷共研的铝钢混合车身,关键部位抗拉强度达2000MPa;电池包通过16道横纵梁形成立体笼式防护,侧碰承载力较行业标准提升30%。燃油车领域,Q5L搭载的iBR5线控制动系统,通过电机直驱制动液,较传统真空泵方案缩短60%响应时间,在麋鹿测试中实现70km/h稳定通过。
其次则是实现智能化安全的前瞻布局,华为乾崑系统在A6L e-tron上实现16种主动避险场景覆盖,例如识别200米外路面散落物并提前调整扭矩分配。更具突破性的是Q5L的第二代数字OLED尾灯:当后车快速接近时,尾灯自动显示三角警告标志,将被动防护升级为车际协同。这种“沟通式安全”或将改写行业标准。
最后则还包括了电池安全的化学级管控,PPE平台采用宁德时代NCM811电芯,通过“三明治”液冷板与气凝胶隔离层实现电芯间物理隔绝;BMS系统监测精度达±2mV,较行业常规±5mV提升150%。“奥迪电池系统必须通过48项国标测试+16项专属实验”,包括8小时海水浸泡、15分钟明火炙烤等极端验证,这种近乎偏执的标准,正是奥迪对“安全天花板”的定义。
长期主义者的体系化破局
当新势力用“颠覆”制造焦虑时,奥迪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可持续的道路——用体系化能力实现油电平权。这种战略看似保守,却暗含对产业规律的敬畏。

2024年中国豪华车市场中,燃油车仍占58%份额,但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渗透率超90%。奥迪的“油电同智”恰好切中矛盾:通过E³架构让燃油车获得华为乾崑系统,通过PPE平台让电动车继承奥迪操控基因。这种双向赋能,既避免了对存量用户的背叛,又为增量市场建立技术信任。
与华为、宁德时代的合作绝非简单采购。华为针对奥迪纵置平台特性优化感知算法,使A5L的无图NOA在隧道定位丢失率降低至0.5%;宁德时代为PPE平台定向开发的高镍811电池,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这种从电子架构到化学体系的联合研发,正是传统豪华品牌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一汽奥迪将于2025年实现累计交付突破1,000万辆”,这个数字不仅是市场地位的印证,更揭示了奥迪战略的本质——用体系化能力对抗行业波动,用长期主义穿越技术周期。
豪华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持续回应
37年前,奥迪用加长轴距定义“本土化”;37年后,当行业陷入技术路线之争时,奥迪再次给出答案——真正的豪华从不在油电之争,而在于能否持续回应人的本质需求。无论是燃油车上的“云感座椅”,还是电动车上的“可调光天幕”,这些创新始终围绕一个原点:让技术服务于生活,而非制造焦虑。

作为全球领先的豪华汽车制造商之一,奥迪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拥抱变化。相信在未来几年内,我们还将看到更多令人惊喜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