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由甘肃省版权局主办,读者出版集团协办的2025年知识产权日版权宣传活动之一“版权,从铅字到流媒体的守护之路”主题直播如期开播。作为甘肃省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亮点活动,直播以创新的形式和接地气的内容,为公众奉献了一堂生动的版权普法课。
城关区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马赫、读者杂志社版权编辑尹莲、《读者》责任编辑杨洁三位嘉宾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长廊,一同探寻传统纸媒到数字媒体时代的版权保护演进之路。
“您知道吗?在短视频平台随手转发的一段配乐,有可能构成了侵权。”马赫依据近年来知识产权案件数据,解读短视频搬运、音乐侵权等法律热点话题,引发网友共鸣。
“《读者》在中国文摘类杂志中首创‘一稿三酬’制度,即向作者、首发出版物、荐稿人三方同时付酬。这是对作者、出版者、推荐者的尊重。”尹莲和杨洁以《读者》“一稿三酬”制度开篇,将一本杂志守护知识产权的坚守与执着娓娓道来,并借助真实案例剖析了新媒体时代版权保护困境。
近年来,伴随新媒体的发展,读者杂志社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传统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泛开辟新渠道实现数字产品的转化和销售,通过新渠道实现纸质产品的销售,加大曝光度、增加可获取渠道。为了实现对纸质和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坚决防范和打击盗版现象,读者杂志社进一步优化内部版权管理机制,如确定文件内容流出的“唯一出口”,设专人对接,收集盗版内容予以宣教,调整版权协议线上签约流程,设专人保管版权协议,外部聘请律师予以法律支持。
这些做法有效避免了授权混乱,防止文件泄漏,也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贡献《读者》力量。不仅是对杂志社自身权益的保护,更是对著作权人权益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