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汽车后市场龙头冠盛股份(605088.SH)公布2024年业绩报告,实现总营收40.20亿元,同比增长26.41%;实现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增长4.83%;扣非净利润增速达10%。主要业绩和财务指标均实现大幅提升,其中净利润增速看似放缓,实则是公司为长远发展主动“换挡蓄力”。
去年公司利润主要受以下战略性投入影响:一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产生的分期计提费用,该举措有效稳定核心团队并为长期发展蓄能;二是采用更为谨慎的信用减值会计政策,导致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同比增加;三是前瞻性布局固态电池新能源领域的前期投入。若剔除上述战略性支出影响,公司主营业务仍保持营收利润同步增长,经营基本面稳健,当前投入已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保证公司业绩的快速稳定增长,过去一年,冠盛股份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到60.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22%;年末归母净资产达到24.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04%。
后市场主业稳增,全球化迎新进展
冠盛所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专注汽车后市场。相较零部件前装市场,售后市场与汽车保有量、车龄更紧密相关。
近年来,全球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球汽车保有量约14亿辆,其中中国约3.4亿辆、美国约2.8亿辆、欧洲约2.5亿辆;就中国市场而言,随着国内平均车龄增长,底盘系统零部件密集更换即将迎来爆发期,国内后市场的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作为全球汽车后市场的老牌供应商,冠盛主要销售汽车底盘系统零部件,产品包括传动轴总成、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橡胶减震、转角模块等多个系列。
深耕行业近四十年,冠盛已成为国内少数能够满足客户多产品、多型号、小批量采购需求的“一站式”供应商之一,各产品线型号基本实现了对全球主流车型的全覆盖。产品远销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公司营销网络已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悉,冠盛早在2000年左右便开始布局出海,较早构筑起全球化能力。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产品在欧洲地区的营收为14.68亿元,占到总营收的约36%;北美地区营收为9.08亿元,同比增长41.75%;国内市场营收6.02亿元,同比劲增78.47%;南美、亚非市场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全球化发展均衡。
随着产品的出海,近年来,冠盛不断加紧渠道下沉和供应链升级,分别在美国、德国、墨西哥建立子公司,拥有多支本土化团队;并陆续在中国宁波、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设有多个形态的仓储基础设施,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推进全球营销网络的战略布局,从流程、系统和管理层面提升现有仓储效率,并以北美仓为试点,进一步将销售预测模型应用至海外仓层级,实现了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订单满足率,进而提升订单交付能力。据透露,目前公司东南亚供应链中心已初具规模,马来西亚生产基地顺利投产运营。
在全球布局、升级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冠盛全面提升内部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推进智慧工厂的建设,进一步落实生产精益化、设备自动化、思维数字化的三化战略,实现降本增效。报告期内,投入研发费用1.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3%。
投资固态电池,开辟第二增长极
立足汽车后市场主业,冠盛宣布开辟固态电池新业务,实现从“中国汽配龙头”向“全球新能源解决方案商”的转型。
在致股东信中,冠盛股份董事长周家儒分享的一个小故事解释了冠盛做电池的原因:1999年的拉斯维加斯汽车展览会上,当时我想买件样品带回国,推销员问我要买用三年的,还是用三个月的,我问:“同样的零部件,使用寿命为何相差如此之远?”对方毫不客气地说:“一个是德国制造,一个是中国制造”。
这件事在周家儒心中埋下一粒种子,激励着冠盛始终保持对科技创新的洞察力,不断加大研发,探索行业前沿技术。时至今日,那粒种子找准土壤——投资固态电池领域,为公司打造第二成长曲线,也为“中国制造”贡献冠盛力量。
2024年初,冠盛与吉林东驰设立合资公司,并成立固态电池研究院。合资公司计划斥资约10.3亿元启动全新的半固态电池建设项目,主要产品为电芯及系统、达产后年产量约210万支,量产线预计2026年下半年建成。
目前,冠盛东驰已推出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并拥有准固态三元锂电池的技术储备。除技术研发外,产能建设和海外布局也在稳步推进中。周家儒透露,公司在温州的厂房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5年底可实现部分投产。海外品牌注册和产品认证工作也在同步进行,若工作顺利推进,预计年底可基本完成。
就落地场景而言,公司固态电池产品将用于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和风能太阳能等大型储能领域,而基于其技术储备,未来落地或将不止于储能,电动乘用车、电动飞行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也可与之适配。消息面上,冠盛东驰近期与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就新能源项目领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冠盛东驰团队据称已与机器人领域相关企业进行了初步业务洽谈对接。
值得注意的是,冠盛的固态电池业务并非简单的跨界,而是基于其全球供应链能力和高端制造经验的延伸。
据了解,冠盛绑定的合资伙伴在固态电池技术资源上积累丰富,双方研发的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安全、长循环的特点,领先于行业水平。且目前行业内能稳定交付性能有保障的半固态电池的公司并不多,冠盛东驰的固态电池电芯产品的产能落地将处于行业前沿。
此外,依托多年打造的全球智慧供应链体系,特别是在全球仓网及本土化的服务团队管理方面的优势,冠盛可迅速开拓海内外储能电池市场,并吸纳现有汽车后市场客户,完成交叉销售,有望在储能市场复制其在汽车后市场的成功路径。
市场预计,2027年将是固态电池产业从市场发展初期迈向快速上升期的转折点,固态电池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30年有望实现规模化量产、出货量将超过65GWh,市场空间将增至200亿元。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成长逻辑上,冠盛既有稳健增长的汽车后市场业务,也有想象空间充足的固态电池业务,基本面上“可攻可守”。作为着眼全球市场均衡发展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商,随着多产品线加载、新客户获取、渠道下沉战略推进,业绩的确定性与持续性将同步提升;新业务层面,看好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具备的技术、产能、渠道优势,固态电池进入量产阶段后有望为业绩贡献明显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