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丰田汽车 > 2025常州冲刺万亿产业,新能源之都霸气尽显

2025常州冲刺万亿产业,新能源之都霸气尽显

发布时间:2025-02-05 22:10:52 发布用户: 15210273549
晋级万亿之城后,常州经济仍在持续狂飙——
 
2024年,常州GDP总量10813.6亿,超过烟台跻身全国第25位;GDP增速6.1%,居苏南第一;税收占比84.1%,连续两年居江苏之首;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整车产量近80万辆,均创历史新高,被工信部授予“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
 
面向2025,常州提出了“努力实现新能源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新能源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的目标,中国新能源之都霸气尽显。
 
看历史:
 
长三角工业明星城市
 
地处长三角腹地、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的常州,曾经是座大名鼎鼎的“工业明星城市”。
 
 
 
改革开放初期,苏锡常地区利用双轨制的市场调节机制,通过聘请上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自己的乡镇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推动乡镇企业迅速崛起。这种经济模式被称为“苏南模式”,不仅带动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彼时的常州与苏州、无锡并驾齐驱,打造了包括柴油机及手扶拖拉机、灯芯绒、卡其布等在内的“九条龙”产业链条,拥有众多领先行业的优质工业产品,也创造了令许多中小城市望尘莫及的成就——
 
与全国69个同类城市相比,常州的人均产值和财政收入均高居榜首;与24个百万人口大城市相比,常州市区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第二。这样的成就,使得常州成为了全国学习的典范,甚至掀起过“中小城市学常州”的热潮。
 
常州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在燃油车一统天下的时代,就已崭露头角。常州曾是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企业,整车生产规模超3000辆。“长江”“常州”“先飞”乘用车跑向全国,连续多年创下大型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纪录。
 
上世纪90年代初,常州汽车工业首次和世界接轨,与美国福莱西宝合资,有了第一家合资车企。紧随其后的还有意大利依维柯,至今许多老常州人对依维柯依然保有深厚感情。
 
因此在进入新世纪,常州经济增长逐渐落后于苏州、无锡后,毅然决定布局新能源产业,凭借动力电池、整车制造等优势领域,成功翻盘。
 
看产业:
 
中国新能源之都
 
 
 
近年来,全国新能源赛道卷到飞起,但常州的“江湖地位”却十分稳固。2024年,工信部授予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产业名片,十余年的谋篇布局获得官方认可。
 
早在2009年,常州便看到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潜力,主动加入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项目,出台《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2013年,常州更是将新能源产业上升为全市战略,将半个身家都押在了这条赛道上——
 
2015年,常州“抄底”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2016年,引入理想、北汽、宁德时代;2019年牵手比亚迪;2021年迁入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总部;2023年成立新能源集团,全方位布局分布式光伏、充换电设施、氢能、新型储能等六大应用领域……
 
经过十余年发展,常州已稳稳站上新能源产业第一梯队。2022-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突破5100亿元、7680亿元和8500亿元,首个“万亿级产业”诞生在即。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三、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成为新能源领域最闪耀的一颗明星。
 
截至目前,常州共集聚江苏时代、理想汽车、天合光能、常州比亚迪等产业链企业3400余家;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全国第一;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布局常州,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1/5;2024年新能源整车产量近80万辆,约占全省70%;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接近全国1/10。
 
新能源产业的厚积薄发,彻底扭转了此前“苏锡无常”的尴尬局面。2013-2023年,常州GDP总量增长123%,超过苏州(91%)和无锡(95%),拿下增长冠军。2023年,常州经济总量10116.4亿元,成为江苏第5个、全国第26个万亿城市。新能源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近50%,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98.9%。
 
站上新能源风口,常州真的“赢麻了”。
 
看财收:
 
江苏财收含金量冠军
 
常州最新经济成绩单中,还有一项含金量极高的成就——税收占比84.1%,连续两年居江苏之首。
 
税收占比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数据,占比越高,说明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部分越多,地区经济活力、企业活力也就越强。能在高手林立的江苏两度夺魁,常州的实力可见一斑。
 
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备2018023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