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5的下线展现出一汽丰田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也能制造出高品质智能化电动汽车的综合实力。”
对于5月16日下线的这辆新车,一汽丰田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毕文权如此评价。
作为一汽丰田第1200万辆汽车,新车从上海车展亮相便跻身“顶流”。不仅承载着品牌对安全与品质的极致追求,更标志着一汽丰田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更重要的是在合资车企步入2.0时代后,这辆车同样见证了一汽丰田以“双向奔赴”的战略思维,将全球技术积淀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展现了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输出全球”的硬核实力。
“今天下线的bZ5,正是在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下,一汽丰田现地化研发的一款重要产品。”在bZ5车型下线纪念活动上,一汽丰田有限公司总经理藤原宽行自信地表达。“立全球 更中国”基于丰田一系列围绕中国本地化战略升级的核心动作,RCE体制的变化让bZ5车型在中国市场更具竞争力。
RCE的日常工作不仅仅是要在研发中心内部做一些科研性的工作,还要前往经销店跟现场的销售人员积极沟通,了解客户们最新的喜好和想法。在这样的体制下,bZ5在同价位的车型中显得格外的闪亮,跳出单纯的技术竞赛框架,构建“安心、安全、先进”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在bZ5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前卫的智能化表达。比如搭载的Toyota Space智慧空间,拥有1.44平米全景天幕,可以隔绝99%紫外线与红外线。15.6英寸触控屏保障后排娱乐,同时还有剧院级音响系统,JBL扬声器与中央双低音炮布局,搭配256色氛围灯与香氛系统,构建“感官绿洲”。
即便是智能驾驶层面,它搭载的是由Momenta5.0城区辅助驾驶系统+TSS合力构筑的全新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城市和高速的导航驾驶辅助、泊车辅助等30余项功能。
对此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表示,“中国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处于领先的位置,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那也一定能够获得全球市场的青睐。”
在一汽丰田看来,新能源转型不应该通过炫技强调优势,安全才是不可妥协的底线。针对行业对“智能化与安全能否兼得”的质疑,bZ5以近乎偏执的品控体系回应。电池安全上,新车通过车身吸能结构、无电外壳、绝缘冷却液等“五重防护”,延续丰田电动化车型电池“零事故”的纪录。
同时采用行业首创双芯片双电源设计,极端断电情况下仍可确保驻车安全。而且车内配置有生物监测系统,UWB雷达实时监测车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后5分钟内启动空调守护,杜绝锁车意外。
即便是被动安全层面,它也有硬核装备。新车搭载了9个SRS空气囊,包括首次在主驾和副驾中间搭载了两个前排的中央侧气囊。
从制造到智造,一汽丰田正开启新能源转型的“双向奔赴”。除了深化本土化创新,比如推行的“中国首席工程师(RCE)体制”,力求从研发、设计到供应链全面融入中国市场,同时还注重打造产业链生态化。
依托E-TNGA架构的全球灯塔工厂,一汽丰田实现了模块化生产的革命性突破。这座工厂可根据车型参数自由调整生产线,以“绿电运转”和“零碳生产”为目标,成为天津市首个绿电工厂。数据显示,自2022年投产以来,新能源工厂累计生产整车25.8万辆,工业产值达540亿元;今年1-4月产量同比增长34%,产值增长54%,成为品牌转型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