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今日新闻 > 蔚来三网合一:是战略收缩,还是品牌进化的“破茧”?

蔚来三网合一:是战略收缩,还是品牌进化的“破茧”?

发布时间:2025-05-14 11:29:24 发布用户: luoyang

当一家尚未盈利的公司,却要同时经营3个品牌,避免不了外界的质疑,如何来分配有限的资源,如何实现盈利,这些问题将蔚来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或许是迫于压力,近日蔚来决定三网合一,在内部组织架构上,也要将乐道、萤火虫合并到蔚来中去。

其实,蔚来是从哪里来的勇气做多个子品牌的?这个问题,在蔚来发布“乐道”品牌的时候,就冒上了我的心头,在“萤火虫”品牌发布的时候,这个疑问达到了巅峰。其中我能在逻辑上实现自洽的思路就是:为了规模,要做价格下沉,但又不能伤害到早期花40多万买ES8的老车主们,毕竟用户口碑是蔚来的护城墙,且价格下沉意味着不可能再为所有的车主提供尊贵周到的车主服务,所以多做两个品牌,能理解。

事实上,这种操作并不现实,从两个新品牌入市后的表现能看出这一设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25年第一季度,蔚来总交付量不足5万台,乐道月度销量不足5千台,萤火虫首周销量仅为模糊的350辆,远低于预期的2000辆,且官方至今未公布正式销量数据。如今,蔚来已经全面进入“搞销量”模式,从销售发的信息来看,乐道近期销量或有起色,毕竟主帅都换了。

不过,就从短期来看,蔚来旗下三个品牌的销量很难一下实现“大爆款”,而独立的渠道和组织架构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资源,选择合并或许当下最佳方案。所谓开源节流,在开源无法立竿见影的情况下,节流就成为了企业必要的选择。

用了接近2年的时间,蔚来从一个品牌,折腾出三个品牌,如今又合拢到一处。一翻折腾,好像又回到了起点,看似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有时候像我们这样的小蝼蚁就会问,看上去这么“傻”的错,为什么聪明如斌哥这样大佬还是会范?蔚来不是长期主义者吗?怎么策略调整如此反复?

但其实往深层次想,不管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造成,如今三网合并,并没有车主感到不满,那些最初花40多万买蔚来的车主们,太希望蔚来能够生存下来了,他们也不介意和乐道、萤火虫车主共熟牛屋了。某种程度上,蔚来三品牌分后再合,虽然截至目前没挣到销量,但收扰了人心。

而这,一直以来都是蔚来最为宝贵的资产,从这个维度上来说,三网合并后的蔚来,终于是捋顺了商业逻辑上的东西,打通了三个品牌的资源,门店一下子也呈数量级增长,战力有升无减。

道是道,术是术。战术层面,整合后,子品牌多项组织部门深度整合至蔚来体系,乐道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等部门并入未来产品设计与研发集群(PD&D)当中,乐道规划与经营、区域销售等部门并入未来用户服务与体验集群(UE)中,同时取消萤火虫事业部且并入蔚来PD&D。如此一来,管理运营的成本上得到控制,减轻财务压力。同时,年初由李斌亲自推行的CBU体制,也将为成本控制和落地效率提供护航。

那对用户来说,有何影响呢?据了解,‌乐道用户可使用60%的蔚来换电站,可进“牛屋”享受与蔚来车主同等的待遇,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多多,既保住了高端用户的面子、降低了获客成本,又给平价车型留出生存空间,避免了不同品牌用户圈层的相互侵蚀。

解决了成本的问题,蔚来的未来还是很值得期待的,毕竟看在审美、档次、质感,甚至是乐道展示出来的挖空间能力、用户场景理解,萤火虫展示出来的操控体验的调校功底,这些都在同价位中有相当的竞争力。

N点评:乐道、萤火虫的定位,决定了很难一夜爆款,需要蔚来进行全体系的精细化经营,稳住销量,力争稳步增长,好在蔚来出品一直以来产品力都非常不错,像萤火虫就很好开,应该是我们开过的10万左右最好开的一台纯电的小车,这是蔚来走向未来的法门。当然我们也祝愿像蔚来这样大胆做创新,踏实造好车的企业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备2018023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