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行业又出现了一则引人关注的召回消息,一汽丰田在国内市场召回了RAV4荣放和凌放这两款重磅车型,总计召回数量达到10892辆。这一事件在汽车圈掀起了波澜,也让消费者和行业人士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一汽丰田的生产环节上。
从召回的具体情况来看,丰田RAV4荣放是此次召回的“主角”,涉及车辆多达10799辆,召回范围涵盖2025年2月11日至2025年4月1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车辆;凌放涉及车辆相对较少,仅93台,为2025年2月11日至2025年3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车型。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长春丰越分公司依据相关法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导致此次召回的原因,是生产设备程序设置不当,使得后轮悬架下支臂的前束调整螺栓未按标准扭矩紧固。在车辆长期使用过程中,螺栓就存在松动甚至脱落的风险。在极端情况下,螺旋弹簧可能会从下支臂脱落,这必然会影响车辆行驶稳定性,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一原因看似简单,实则暴露了一汽丰田在生产环节可能存在的工艺控制漏洞。
要知道这不是一汽丰田近年来第一次因为生产制造问题召回车辆,在2024年11月29日,一汽丰田就发布公告,因“车辆制动执行器控制电脑程序不完善,在转向过程中制动时,制动执行器不能恰当调整制动液油压。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极短暂无法按照驾驶员意图提供制动力,制动距离长于驾驶员预测距离,增加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召回113451辆卡罗拉双擎和亚洲狮双擎。
此外,还因为“车辆转向中间轴的制造原因,其顶部连接部位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可能产生龟裂。在车辆长期使用中龟裂扩展延伸,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无法转向。”召回9449辆卡罗拉双擎和亚洲狮。
对于一汽丰田这样的传统大厂而言,出现这样的问题确实有些不应该。在如今高度自动化和精细化的汽车生产时代,基础工艺的把控是最基本的要求。像RAV4荣放和凌放这样的重磅车型,在一汽丰田的产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RAV4荣放作为细分市场的经典热销车型,是一汽丰田销量的重要支撑;凌放虽然在销量上目前不及RAV4荣放,但也拥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如此大规模召回新近生产批次的车辆,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更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一汽丰田这次召回属于主动召回。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信息中,未提及“受缺陷调查影响”等内容,这表明一汽丰田在发现问题后,能够主动采取措施,承担起企业的责任。主动召回体现了车企对用户负责的态度,也彰显了其对法规的尊重,相比那些拖延、回避问题的车企,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
不过,此次事件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很多车企都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这固然没错,但不能因此忽视了传统制造环节的“基本功”。对于走量车型而言,任何生产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就像这次RAV4荣放的召回事件,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其质量产生担忧,进而影响品牌形象和市场销量。
车企在追求技术革新的同时,必须强化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流程监控。供应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反映在最终产品上。通过数字化监控生产流程,可以实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及时调整,避免批量性问题的出现。引入第三方审核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第三方机构能够以独立、客观的视角对生产环节进行评估,发现企业自身可能忽视的问题。
车德钢总结:
总之,汽车生产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用户的安全和品牌的声誉。一汽丰田此次召回事件,希望能成为行业内其他企业的警示案例。未来,车企只有在保证基础工艺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