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蔚来以23,900辆的交付量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同比增长53%,其中品牌贡献4,400辆,萤火虫首月交付即破千台。而就在销量回暖之际,蔚来内部宣布对乐道、萤火虫两大子品牌进行深度整合,覆盖研发、服务、营销等核心部门,推动从独立运营转向资源协同。这场调整背后,是蔚来在规模化扩张中寻求效率提升的关键一步,也是其冲刺四季度盈利的伏笔。
销量增长背后的品牌矩阵成型
蔚来4月的销量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主品牌+子品牌协同发力的结果。在主品牌19,269辆的交付量中,ET9功不可没。这款定价超80万元的行政旗舰,单月交付量破万,吸引美的方洪波、宁德时代曾毓群等企业家成为车主,直接拉动品牌成交均价突破45万元。
作为走量负责养家糊口的乐道,定位家庭市场的L90在上海车展首秀即受到了许多关注,三季度上市后将填补30万级六座SUV空白。其搭载的900V超充技术,直击既要空间又要科技的用户痛点。而看到最新的萤火虫品牌,以4月上市的纯电小车切入10万级市场,首月交付量超1,000台,欧洲订单占比达30%,成为全球化布局的“尖兵”。
三大品牌覆盖10万至60万元价格带,形成“高端立标、中端走量、入门拓市”的立体矩阵。而此次整合乐道与萤火虫的研发、服务资源,正是为了减少重复投入,例如共享蔚来NT3.0平台和神玑智驾芯片,单车型研发成本可降低20%。
换电联盟日益壮大
蔚来的换电战略正从单打独斗升级为生态共建,首先便是技术的标准化流程,与宁德时代合作推进巧克力换电块,兼容A0级到C级车型,实现跨品牌电池互通。萤火虫下一代车型将适配该标准,进一步降低换电站兼容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蔚来换电站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截止目前,蔚来换电站已覆盖全国超1,000个区县,广东、江苏等省份实现县县通。并且计划2025年底前建成5,000座换电站,单站日均服务60单即可盈利。除开单打独斗外,蔚来还与长安、吉利、一汽等7家车企共建换电联盟,共享基建与电池资产管理。
这套“自建+合作”模式,既巩固了蔚来的补能优势,又通过开放生态分摊成本。数据显示,蔚来能源服务收入(含换电)2024年同比增长48%,2025年有望突破50亿元。
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蔚来冲刺四季度盈利的底气,源于三大杠杆,首先是技术平权降本神玑NX9031芯片、全域操作系统等自研技术规模化上车,单车软件成本降低40%。其次是李斌对组织变革提效,推进基本经营单元改革,售后服务业务已实现盈利,供应链集中采购成本下降12%。
最后便是用户运营创收,NIO Life生态衍生品年收入超10亿元,电池租赁(BaaS)用户占比提升至65%,年化租金收入达28亿元。
李斌在内部信中明确:“2025年第四季度必须实现盈利。” 随着子品牌整合深化、换电生态变现加速、海外高毛利市场放量,这场扭亏为盈的大战,可能胜利离蔚来并不远。
蔚来的子品牌整合,标志着其从多线扩张转向精耕细作。当换电联盟吸纳主流车企、全球化布局收割溢价、自研技术摊薄成本,这家曾被质疑烧钱无止境的新势力,正以中国车企罕见的体系化能力,向盈利发起最后冲刺。或许正如李斌所言:“智能电动汽车的终局是效率之战,而蔚来已找到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