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备2018023569号
打开一款名为QR BTF AI的二维码生成器,可以将任何链接生成颇具艺术美感的二维码。作为这个生成器的发起人,01年出生的倪豪,获得了小红书首届“独立开发大赛”AI赛道金奖。
虽然仍在读研究生,但倪豪已经算得上是半个创业者,大学四年,他持续开发了多款AI应用。这款刚刚获奖的生成式二维码,是他大一起就开始着手探索,多次迭代的产品,开发之后不仅在外网上引发关注,还登上了东京原宿街头的大屏。
倪豪拿下首届小红书独立开发大赛AI赛道金奖
像倪豪这样的00后开发者不在少数。过去两年,AI时代的技术狂飙,不仅带来了如大模型等生产力创新的快速更迭,也带来了一批借助AI工具,投身创业开发浪潮的年轻开发者。
小红书发布的《独立开发观察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在小红书上,独立开发者数量暴涨至超过5万名,他们发布的作品从AI占卜到虚拟宠物,从维生素D记录应用到智能调酒助手,掀起一场“生活开发创新潮”。
而支撑这股创新潮的,正是AI技术平权与社交平台生态的共振——当代码生成交给AI Coding,需求挖掘交给社交媒体平台,新一代00后开发者正用“最小可行性产品”重新定义创新。
青年开发者的AI实践新范式
“我本科在中传,现在同济读研,还有一年毕业。其实本科时我就喜欢鼓捣小东西,比如独立开发。”
这位2001年生的大学生,已经有了四五年的开发经验。本科就读于中传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这个专业培养的方向偏向互联网产品,也成为他开发之路的起点。
此次获奖的AI二维码项目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大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最初,他受同学手工制作二维码的启发,开发了一个参数化生成工具。大四时,他灵机一动,将AI技术融入其中,训练模型生成了更富艺术感的动态二维码。
在他看来,当下的AI产品需求并不仅仅有效率的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覆盖了大部分基本的刚需,今天的用户也需要更多“从微小的切口捕捉生活,满足个性化审美和情绪价值需求的产品”。
抱着这样的开发思路,倪豪花费几周训练模型,做出了这款AI生成式二维码。“QR BTF”的创新之处不在于追求技术上的“高智能”,而是让普通的二维码焕发艺术生命力,去满足多样化需求——这些个性化的艺术二维码不仅受到商家、品牌和线下店铺的追捧,甚至登上了东京原宿的巨型广告屏。
倪豪的作品登上东京户外大屏
如今,这款二维码生成器又为倪豪赢得了开发大赛的一等奖,并拿下了15万元的奖金。当获奖消息通过直播传开时,同学朋友们的祝贺纷至沓来,让这份成就的喜悦更加倍添。
当下,倪豪半读书半创业,在AI与设计的交叉领域不断尝试。“早期就是玩玩看,小尺度试错。毕业前拓宽视野,毕业后才会专注商业化。”
他的创业哲学很明确:“轻量试错”,先做擅长的事,不行就撤,完全来得及。他做过AI叙事平台,也做过冥想交互App,通过这些尝试摸清了技术、支付、用户系统等环节,未来才能更快落地想法。
也因此,他非常重视向外的分享和交流。“在上海,我经常和同行朋友聚会,分享彼此的开发经验,这样的氛围很重要,因为我并不是孤军奋战,志同道合的群体让我更有力量。”
而小红书的账号,则成为了倪豪与同好、用户交流的主阵地。倪豪称,自己和许多中传同学一样,把平台当 “朋友圈”用,产品上线、开发日常、生活碎片……也由此结识了一批同样分享作品、交流灵感的开发者,比如“胃之书”的开发者赵纯想、“fatetell”的开发者西元。
时间久了,倪豪还发现,这个平台不仅能连接同行开发者,还能直接触达真实用户的想法。他经常会发布一些“图片可视化”“复杂网络模拟化”等“冷门”的开发内容,但都能定位到精准的受众。用户反馈也成了产品迭代、“锦上添花”的燃料,有时虽然点赞不过百,但评论区会有深度讨论,能帮助他快速验证想法,这在他看来非常珍贵。
接下来,他想开发一款“赛博小猫日记”,让上班族也能和虚拟宠物互动。“理想很丰满,坑肯定不少,但一步步填呗。”
“我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你不能朝前看去把点连起来,你只能向后看去把点连起来。我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来完善自己的能力,过去的我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倪豪正是新一代年轻独立开发者的缩影——技术门槛降低,创意自由生长。他们不再等待“完美时机”,而是抓住兴趣与需求,用AI快速验证,在社区反馈中迭代。
AI时代的生活开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