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8023569号
上个月315晚会余波未止,其影响力甚至大有从企业转移至民间的态势。
晚会过后的这一个月时间,一上网发现全是高手,网友纷纷提名起了自家人——
“派人来看看我妈的冰箱,感觉能判刑。”
“冰箱里放了三年的陈年僵尸肉,都怕站起来跑了。”
“05年产的十三香,到现在舍不得开封。”
“98年祖传老wasabi,就是这个味儿地道!”
看到岁数不小的生产日期,评论区忍不住和银耳,胡椒粉,冻带鱼称兄道弟。
不难发现,这些家庭315最常见的罪名就是“囤”。囤到商品过期,囤到把冰箱塞爆,囤到被家人举报......
可“囤”是个一脉相承的传统,仿佛刻印在人类DNA里。
不仅很多长辈爱囤,不少年轻人也喜欢囤。
趁着价格合适把想买的东西一次性囤够,如同过手小型期货交易,潇洒畅快,还能得到一种到手的安心感。大囤小囤,我想每个人至少都沾点。
囤,还是要囤的,但囤什么、怎么囤、囤多久,这都是学问。
最近,我发现有一群人把囤练到了更高境界。
他们已经先人一步悟出了打破次元、永远不亏的囤积秘技——囤券!
莫非这次真有大便宜捡?
全国青年囤券图鉴
“大学生不语,只是一味的囤券。”
“囤好奶茶券,终于可以心满意足睡觉了。”
打开社交软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大学生赶着早八囤着券,囤券已然成了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大势。
“囤券”,顾名思义,就是提前买下多张折扣券锁定优惠价,以备将来购物时可享受低价。
囤的初心,原本是为了省钱和方便。但很多“家庭315”的经典案例表明,囤得太久囤到过期也会成为一种负担,着实难受又窝火,变成了“囤这么多不是浪费钱吗?”
但囤券就不一样了。它成功做到“囤”的超进化——占用的是赛博空间,买到的是各种各样随时能用上的优惠,顺手还满足了一把消费欲。
越来越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消费提前安排好,做出最小单位的计划经济:春节档电影票贵,那就提前囤上打折电影通票;奶茶乃成了生活必备调剂品,奶茶折扣券就随时备好……省钱不用苦哈哈,奶茶火锅吃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