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上汽大众合资续约至2040年,而上汽大众产品攻势正在加速。根据大众官方发布的战略规划,2026年起,上汽大众将推出 2 款基于CMP平台的纯电动车型、3 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并将首度推出 2 款增程式车型。
《21汽车·一见Auto》从多方独立信源处获悉上述产品的最新进展:
2025上海车展上,上汽大众将亮相首款增程式 6 座概念车型,或将瞄准理想L8/L9,将搭载Momenta的智驾,有望在2026年一季度后开始量产。另一款增程式 5 座车型,或将瞄准理想L6/L7。
纯电方面,基于CMP平台开发的两款纯电车型,初步计划首款为SUV车型,“另一款纯电产品尚在产品定义阶段,后续也可能调整”,知情人士告诉《21汽车·一见Auto》。
首款纯电SUV车型将搭载CEA电子电气架构。后者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全新功能定义和开发,是大众和小鹏合作的结晶。
关于CEA电子电气架构和CMP平台的区别,一位研发人士向《21汽车·一见Auto》解释,CMP平台负责车身模块化设计,CEA电子电气架构是车的“大脑”。
过去,在新能源上,上汽大众推出了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ID.系列,ID.3是其中的顶梁柱,为该系列贡献了约一半的销量。但放在行业中,2024年,上汽大众的新能源销量大约为14.3万辆,仅占总销量的12%,远远不及理想(50.05万辆)、蔚来(22.9万辆)等新能源车企。
“ID.系列质量好,不难卖,但大众的开发成本、材料成本比较高,以及体制的局限性,导致纯电动车型产品的成本没有竞争力。”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在2025年年初的媒体沟通会上坦言。
在2026年的新一波产品攻势中,上汽大众变换了作战路线:积极响应国内车市的整体趋势,增程对标理想,纯电借力小鹏,智能化研发也更加本土化。
“我希望(上汽大众)在新能源上的表现能够实现燃油车一样的市场地位。”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在2025年年初的媒体沟通会上期许。
增程瞄准理想,纯电借力小鹏
上汽大众是不甘的。
作为中国汽车市场首家累计产量突破27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上汽大众一度是家用市场的首选,途昂、朗逸、帕萨特等车型常年霸榜细分市场。但随着造车新势力的登场,合资年代的翘楚不再是聚光灯下的焦点。
2024年,上汽大众实现了全年120万辆的零售销量,拿下合资销冠,但新能源车销量仅有14.3万辆,渗透率仅为12%,与自主品牌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上汽大众卖得最好的新能源车是纯电紧凑型SUV ID.3,3月销量为5601辆,相比巅峰时期已经腰斩。
“基本合格”,今年开年,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强在总结这一市场表现时这样评价,“为什么给自己评价是‘合格’而不是‘满意’?因为我们整个公司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新能源,局面还没有完全打开,这也是上汽大众在今年和明年的重点工作。”
为了迅速补齐新能源上短板,上汽大众在增程、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上开始发力。
知情人士告诉《21汽车·一见Auto》,上汽大众增程车型的研发工作大概在2023年年底开启,如今最快成型:首款增程式车型对标理想L8/L9,将于上海车展亮相,有望在明年年后开始量产;另一款增程式 5 座车型将对标理想L7/L6。
在增程产品上,理想是最先吃到红利的车企。2022年9月,理想L8正式上市,新车由理想旗下首款增程车型理想ONE升级而来,于2022年11月正式交付,截至今年3月,累计交付量突破22万辆,是30万级六座车型的销量冠军。理想L7在2023年3月开启交付,累计交付突破29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