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8023569号
2025年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智能化”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下半场竞争。
某品牌甚至喊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好事,但前提是必须有更多重量级的玩家加入到这场智能化的竞争中,只有在充分的竞争中消费者才能最终获益。许多消费者都在等待上汽的答案。
与消费者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上汽此前的态度:当其他企业竞相召开发布会、公布战略方向、展示合作伙伴关系时,上汽却显得格外沉静,仿佛在默默筹备着一场重大变革。它不追逐热点,也不制造舆论,但这并不等于上汽无所作为。它在4月10日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就连此次上汽之夜的命名——“懂车更懂你”,都透露出一种低调且务实的态度。
闷声干实事!主打的就是一个务实!
这种务实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一场展示未来规划的会议,而是一种全新的沟通策略:从基础架构出发,由内至外逐步展开。首先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然后明确发展路径;先调整核心体系,再探讨生态系统的构建;不是简单地宣称将追求智能化,而是具体说明智能化如何在上汽实现落地。用大家都听的懂的方式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都讲明白了。
我觉得这比那些一上来就讲战略,讲宏伟蓝图的友商更接地气。
上汽并未急于讨论智驾,而是先讲安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汽认为安全是一切的基础。无法保证安全,智驾也无从谈起,因此,上汽整整花了15分钟讲安全,把涉及安全的每个细节都讲清楚了。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安全是底线,智能只是延伸。”这一观点虽然简单直接,但在当前众多关于智能驾驶的演讲中,能够不避讳“碰撞”与“风险”的讨论已属罕见。
然而,上汽选择了直面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种看似违反常规的做法:在行业标准尚未更新之前,率先提升自身的标准。
举个例子,现在很流行的零重力座椅,有了它,乘客几乎平躺在车内,营造出一种头等舱般的氛围。体验是好了,然而,一旦发生碰撞,这样的坐姿会面临极高的安全风险。现行的碰撞测试标准采用的是113度的座椅倾斜角,但这显然不符合实际使用中的情况。
因此,上汽没有遵循传统的测试标准,而是自行增设了额外的安全测试项目。例如,系统能在预判到碰撞风险前1秒做出反应,700毫秒内自动调整座椅至安全位置,200毫秒内完成安全带收紧及靠背复位,并同步触发气囊和坐垫防护装置,从而有效降低了腰椎压力45%,减少了胸腹部伤害32%。这样近乎极端的安全标准,在上汽这里,也许只是及格线。
更重要的是,上汽对于安全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点。而是构建了一整个完整的安全体系。从最初强调坚固车身结构的第一代安全理念,即所谓的“不怕撞”,到第二代通过自主研发线控底盘实现精准控制以达到“不会撞”的目标,再到第三代利用跨域协同与主动感知技术实现全方位响应的“放心开”愿景,上汽始终在思考,当人类不再操控方向盘时,应如何承担起这份责任。这15分钟的介绍清晰地展现了上汽此次智能战略的核心价值:不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标准,而是致力于引领新的安全规范。这才是“由下至上”发展的真正含义——从最基础的安全保障做起,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