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8023569号
最近,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微妙变化:一线城市新房价格降幅收窄,南京、深圳等城市二手房价格“五连涨”,核心地段豪宅成交回暖……这些信号让业内惊呼:楼市真的要触底了?
一线城市:政策托底+需求回暖
2025年2月,深圳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4%,二手房价格涨幅位列全国第一;南京新房价格已实现四连涨,成都、大连等城市紧随其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降幅连续收窄,部分城市二手房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
政策组合拳是关键推手:央行降息、降低首付比例、放宽限购等措施,让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加速入场。上海内环内新房去化率超80%,深圳核心区二手豪宅价格涨幅超15%,显示出优质资产的抗跌属性。
强二线城市:结构性机会显现
南京、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成为“黑马”。南京通过降低落户门槛、优化房贷利率,带动购房需求集中释放;成都受益于人口流入和产业升级,二手房价格连续5个月上涨。专家分析,这类城市通过“卖旧买新”政策激活置换链条,改善型住房需求成为市场主力。
三四线城市:分化加剧,谨慎入场
与核心城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北、西北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持续阴跌。鹤岗、阜新等地出现“万元一套房”,部分城市库存去化周期超24个月。业内提醒,人口流失、产业薄弱的城市需警惕“鹤岗化”风险,而长三角、珠三角的卫星城或因承接核心城市外溢需求存在局部机会。
三大信号暗示底部临近
1. 土地市场回暖:北京、上海宅地成交溢价率回升至10%以上,央企国企加大核心地块布局,传递出开发商对后市的信心。
2. 政策工具箱升级:住建部启动4.4万亿存量房收储计划,将滞销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多地试点“现房销售”,降低购房风险。
3. 供需关系重构:一线城市土地供应收缩,新房供需比降至0.8:1;改善型住房需求占比提升,推动市场从“以价换量”向“量价齐稳”过渡。
购房指南:抓住窗口期,避开三大坑
- 核心城市:优先选择人口净流入、产业强的区域,如深圳前海、上海浦东,关注地铁沿线二手次新房和低密改善盘。
- 强二线城市:南京江北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等新兴板块仍有价格洼地,但需警惕远郊项目的流动性风险。
- 三四线城市:非自住需求慎入,重点考察人口增长、产业规划等基本面,避免“鬼城”陷阱。
楼市分化时代,房价“普涨”已成历史,“结构性上涨”才是常态。对于刚需购房者,核心城市触底期或为最佳入场时机;而投资者需牢记:闭眼买房赚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精挑细选、回归居住本质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