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于2023年10月在长沙经开区注册,首期投资超40亿元,预计带动近百亿元产业规模,成为中部地区超大型汽车生产基地。工厂集四大核心工艺于一体,打造工业4.0标杆产线,2024年8月起全面量产。总装车间总面积77000平方米,融合多项先进技术,是国内首个应用大型机器人移栽合金电池的车间,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及品质。
广汽埃安长沙工厂。本版照片均为通讯员 摄
广汽埃安采取就近建厂、配套战略,助力长沙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并计划将长沙工厂打造成国内第二生产基地。同时,工厂全面升级,成为湖南省新智造标杆,具备高智能、高质量、高效率、高柔性和低碳环保五大全球领先优势,包括湖南省首个黑灯工厂、全球最高精度蓝光测量、全球最大动力电池搬运机器人等。
【投资故事】
长沙,漓湘东路、凉塘东路。这里原为广汽三菱长沙工厂厂址。
16年前,从一卷图纸、一片黄土,再到桩基施工、汽车工厂拔地而起。
时代列车呼啸而去,燃油车市场日渐式微,广汽三菱陷入经营困境。
2023年,在经过重组后,原有工厂披上绿色“战袍”,重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项目。
“广汽集团自2009年入湘,已累计投资约200亿元。我们把新能源汽车新车型、新技术落地湖南,再次用实际行动看好湖南、选择湖南、投资湖南、扎根湖南。”2月5日召开的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座谈会,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古惠南如是说。
1.始于16年前的牵手
——“回头客”招商,靠情谊,更靠产业吸附力和未来前景
企业是敏感的。在这16年中,如果留给企业的印象是政府“难搞”、程序“难缠”、事情“难办”,企业绝不会拿16年投入来回馈。
动辄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是资本理性选择的结果。
彼时,国内也有其他城市在全力争取广汽埃安项目。
不打“土地战”、不弄“花式”奖补,长沙拿出招商利器——产业集群。
广汽埃安展厅展示的核心零部件。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长沙六大千亿产业之一。长沙打造的17条产业链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占据两席。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说,企业追逐产业聚集度,完善的产业配套和链条支持,既是长沙汽车产业的底气,也是广汽埃安落地长沙的重要原因。
长沙经开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上汽大众、广汽埃安、北汽福田等车界翘楚同场竞秀,博世汽车、索恩格、住友橡胶、大陆汽车等国际名企扎根发展,“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
短短三年间,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已成为长沙经开区的首位产业,崛起为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2024年,长沙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链升链”,新能源化进程加速,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9.3%、占比达55%。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埃安工厂落子长沙,供应链、物流成本、未来前景是三个重要因素。
首看供应链。
先进储能材料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环节。长沙已形成了上游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及PACK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完整度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这意味着,理论上不出长沙,即可找到上下游企业生产新能源电池。
物流成本让企业颇为关注。尤其对汽车这类“大件”来说,物流运输成本占不小比例。以钣金件为例,钣金下件后,如果能就近加工,即可减少中间仓储、物流运输等环节,为企业节约成本。广汽埃安落地长沙,可实现关键零部件长沙造、长沙配。
看未来前景。智能网联是新能源车产业集群的另一核心领域,湖南在2017年之前就已抢先布局。2024年,长沙入选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这是继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后,获批的第五块智能网联领域国家级牌照。长沙也成为国内唯一集齐5块智能网联领域“国家级牌照”的城市。
自动驾驶无人车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基础。长沙拥有千余亩全无人全天候不间断封闭测试场,再加上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舍弗勒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中汽院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化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2.成于细致热情真诚
——随喊随到、不喊不到、服务周到,托举企业不负众望
16年热情服务,是广汽再次牵手湖南的基础。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项目,单体投资超40亿元、关联投入累计将超100亿元。
从对接到谈判,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从洽谈到落地,服务内容之多、之细,他们仍记忆深刻——
长沙经开区经济合作局招商五处处长戴博文讲述了2个“两天”的故事:在合同签订关键阶段,长沙经开区组建团队,专门腾出一间会议室,与广汽埃安团队逐项敲定细节。
“关键的两天,团队人员都没有回家,在会议室吃盒饭,经常吃饭时就某个方面达成一致,或者想到解决办法,大家放下筷子又去干活。”戴博文说,当时过程有曲折艰辛,但结果是完美的,我们用真心诚心,换来了对方交心放心,最终握手言欢、项目落地。
合同细节敲定,双方达成一致,只差签字盖章,但传闻项目可能有变数。长沙经开区招商人员连夜坐高铁,到广汽集团广州总部蹲守。两天后,合同签订,悬着的心才落地。
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综管负责人高涛回忆了“3棵树”的细节:工厂启动建设后,长沙经开区专门组建了微信群,20余人的群里,包括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审批、项目办、经济合作局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遇到什么难题,直接在群里提出,很快就有负责具体事项的人员回复,沟通快、效率高,有些行动之快,出乎我们意料。”高涛回忆,当时项目大门前有3棵树,因员工安全及货物运送需要移走,但不知找哪个部门办手续。在群里提问后不到一分钟,群内立即告知手续流程,并指派工作人员代办。“第3天,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就在群里追问是否办理成功。”高涛说,正是园区时时响应、事事回应、件件落实,企业办事顺心,才能心无旁骛抓生产。
一名从广汽三菱转到广汽埃安的老员工还原当时流转安置的场景:当时有1100余名员工留下,如何安置他们,长沙经开区热心服务,与公司进行了几轮意见搜集,并设置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团队,最大程度既保障企业运转,又照顾员工利益。“我发现一个细节,园区很多干部来公司,自己烧水、摆设会场,轻车熟路,政府部门与企业亲如一家。”这名员工说。“这1100多人中,有300多人是技术骨干,经开区的帮助,为公司留下了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涛说。
……
多方托举之下,广汽埃安不负众望:工厂从项目动工到完成升级改造,仅耗时9个月时间;搭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唯一的“灯塔工厂”;建设了基于全面视觉AI应用、3D视觉系统及全球首个自研激光螺旋焊工艺等前沿科技的智能生产线。
广汽埃安总装车间。
“企业生长周期不同,服务模式、服务重点也会不同。我们一直践行‘店小二’精神,做到随喊随到、不喊不到、服务周到。”长沙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刘杰灵说。
3.久于未来布局
——拓市场、转产品,政企携手续写情缘
服务一家企业,就是服务产业生态,就是服务地方发展。
以前,本地配套率低是长沙汽车产业的痛点。去年,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园,提出“整零协同”目标,引导长沙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总成系统与次级零部件企业,组成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实施整零协同创新项目,大大提高了本地配套率。
焊接车间
广汽埃安入驻后,配套企业也接踵而至。以AIONS车型为例,其要求同步件、大体积,已实现100%就近配套。“我们把31家供应商集中至27家,其中3家是厂中厂配套,20家是长沙市内配套,4家是省内其他城市配套。”
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综管负责人高涛介绍,这27家配套企业涵盖了网联、车体、饰件等领域,单车配套价值约2万元,以全年20万辆车计算可为湖南带来40亿元的配套产值。
“未来,我们希望面向海外,把长沙打造成为广汽重要的出口基地,将长沙工厂建设为30万辆/年的全球领先生产基地。”古惠南表示。
电池安装
新能源汽车出海,长沙早在试水。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优势,长沙在全国首创性提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包装使用鉴定联动监管模式,可为企业“分箱发运”(拆解车身与电池)提供便利,节约运输时间,避免了堆存、损耗和管理等各项成本的产生。
长沙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刘杰灵介绍,在企业办理资质后,园区可为企业对接资源、全力拉通出海审批环节。
广汽埃安今年内将推出L4自动驾驶车辆。这与长沙智能网联汽车部署不谋而合:今年新年伊始,《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细则(试行)V5.0》印发,对企业申请临时号牌流程进行了优化简化,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开展夜间测试,并首次明确提出“支持功能型无人车,以及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等的应用探索”。
未来3年,长沙市内五区将开放1200平方公里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区域。
广汽集团与湖南长沙,16年携手相伴,情缘越来越浓……
【服务者说】
招商引资的竞争本质是营商环境和服务能力的竞争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经济合作局局长 袁鸣
作为园区发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我们深知,招商引资的竞争本质是营商环境的竞争,更是服务能力的竞争。
企业的选择,是对园区的信任。长沙经开区始终将“真诚”作为服务的第一准则。沟通对接中,从客商考察到项目落地,全程专人跟进、快速响应、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例如,为快速推进广汽埃安项目,园区从落地方案、产线技改、资质获取等各方面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最终以专业和诚意赢得信任。服务不是口号,而是行动。让企业感受到“被重视”“被需要”,才能真正扎根园区。
靶向发力,精准匹配需求。长沙经开区坚持“精准招商”与“深度服务”双轮驱动,动态梳理企业扩能需求,提前布局上下游配套。例如,针对固态电池等未来产业,组建专班研究技术路径,主动对接行业龙头,抢占先机。企业的痛点,就是服务的重点。只有深度理解产业逻辑,才能与企业同频共振,实现共赢。
服务不止于招引,更在于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园区创新“并购招商”等模式,针对闲置资产,量身定制盘活方案,推动华湘工业园等老厂区焕发新生。项目落地后,协同多部门建立“绿色通道”,确保审批提速、要素保障到位。企业成长需要时间,而我们的服务没有终点。
一支专业高效的队伍,是服务的核心支撑,必须要有真诚以待的人格魅力、说到做到的契约精神、专业共情的能力本领以及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通过赛马机制,园区倒逼团队提升产业研究、商务谈判和资源整合能力;定期开展跨境招商实战,锤炼国际化视野。服务企业,既要“热情”,更要“内行”。只有自身成为懂产业、懂市场的“行家里手”,才能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