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备2018023569号
检验你是不是老司机的时候到了!你听过“柴油东风,柳汽正宗!”这个说法吗?相信很多70年代、80年代的老司机都听说过这个词。今天咱们不聊别的,就给大家扒一扒,柳汽70年了,咋过来的。
咱们先来讲讲,东风、柳汽、乘龙,从哪来。1954年建厂的柳州农业机械厂,就是如今东风柳汽乘龙的初始形态。我们的汽车制造一半都是半路出家,像是江淮、三一,很多来自农机设备生产维修出身,柳汽也不例外。
柳州农业机械厂用了三年的时间试制成功第一台水轮泵,并在1964年实现了10型到-100型的产量。这个水轮泵在当时,是灌溉农田、排涝的核心产力,具有提水的作用。小玩意结构不难,但在当时非常紧俏。就是靠着这个东西,柳农建立了立足市场的基本盘,1965这一年甚至走出国门,实现了海外交付。
1965年到1970年,正是农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新技术、新企业扎堆;农业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机械化作业快速推进。全国农机制造相关企业达到近2700家,就连水轮泵的生产厂家也由最初全国50家扩展到190家,柳农的产线产能上来了,转头一看,东西卖不出去。
最难的时候,全厂的人得种地吃饭,啥活都干。
再说说整个广西那个时候的状态,全国农业改革锣鼓喧天,竞争激烈,广西机械制造水平却受限于研发不足、产业低端的困境。外忧内患,留给柳农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饿死,原地解散;要么迎着国家造车热潮,换个赛道。
1969年1月,广西自治区明确提出广西要走上造车路,时任柳州农业机械厂革委会主任的束宽昌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造车任务。当时广西大大小小的制造厂都想得到这个机会,区里给到的命令是:花钱少、速度快,谁先造出第一台,谁就继续造!
不干要死,干不成要死,那就往死里干!
16天试制出样车“飞跃牌”的卡车,柳机负责发动机,柳农负责整车底盘、驾驶室、车厢和总装,57家相关企业通力合作攻下这一城。试制车辆其各项性能与当时的苏联嘎斯51,南京跃进NJ130基本相同。怪不得产品的初代命名要叫飞跃,这速度,啥领导班子也不敢这么狂飙。当时任职厂长的陈聚卫做到了,带领整个厂子走出了发展的道路。
1969年10月1日,首批的10辆量产卡车,并现身南宁参加国庆20周年的庆典。大刀阔斧改革生产线,柳农也逐步演变为柳州汽车制造厂(简称柳汽),产品更名为“柳江”牌。1979年,柳汽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辆中型采油载货汽车。故事到这里,柳汽怎么来的就相当清晰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间点,柳汽就已经开始使用当时东风的EQ140底盘部件进行整车生产。东风,第一次出现在柳州汽车制造历史中。不过两者的正是合作还要在等上一等。
能造中型柴油卡车显示了柳汽的造车功底,要想往前走,就要直面当时市场上这几大困境:一个是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的汽车工业重,轿车领域的供需矛盾突出;第二个,70年代中后期,汽车制造水平仍然大幅落后世界,想要赶上不容易;第三个,柳汽的牌子要想进一步打响,产品、技术多样性受限;
1981年,柳汽加入东风,无论是自身发展层面,还是国家战略层面都实现了更好的发展。柳汽成功地推动广西地区经济发展,两者技术互补,品牌也实现了市场转型。合作同年,立马推出了LA141型柴油发动机载货车,柳汽成为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制造商。
“柴油东风、柳汽正宗”的名号就是从这辆车传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