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18023569号
虽然目前新能源车型的产品阵列已经较为丰富,但在主打运动年轻的纯电车型,Model 3和比亚迪海豹算是两款具有较高辨识度的车型,除了保持高颜值的设计之外,两款车型在性能上的表现也相对出彩,今天我们以指导价23.55万的25款Model 3后轮驱动版和指导价为23.98万的25款海豹600四驱智驾版为例来进行全方位的PK,看看手握25万到底该怎么选?
外观对比:Model 3较为科幻,海豹年轻动感
作为全球新能源车极简设计风格的鼻祖,Model 3保持了动感的轿跑化设计风格,但有别于常规的设计理念,Model 3在车身各处细节均采用了类似宇宙飞船的元素,让整车呈现出较为科幻的气质,车头区域采用了低趴的机盖造型,并配有封闭式型面和锐利的大灯组结构。车侧采用了较大曲面的溜背造型,整体线条以上扬为主,保持了俯冲化的车侧轮廓。尾灯组采用了扁平的C型结构,并且保持了宽体式的尾部造型。
海豹作为比亚迪海洋系列的一员,在整车设计上加入了较多海洋动感元素,前脸灯组与两侧导流槽形成了X型的视觉延展,配合机盖上清晰的筋线及微凸的前唇边,看起来保持了充足的战斗气息。整车同样采用了溜背式的车顶轮廓,腰身类似波浪的双筋线勾勒,让整车带有了跃跃欲试的视觉感。车尾采用贯穿式的灯组设计,车尾底部配有大尺寸的扩散器护板,相比Model 3在运动感的营造上更显激进,但两者也算各有特点。
内饰对比:Model 3极简素雅,海豹时尚精致
Model 3的极简风格也延续到了车内,环抱式的座舱边角配上双拼色的面料组合,增强了车内的视觉层次感,同时中控台面也采用了阶梯式的轮廓结构,出风口隐藏于夹缝区域,在交互界面上,除了悬浮式的中控屏外,就连仪表区域也被省略,车内各项控制功能也内置其中。目前由于FSD辅助驾驶系统尚未入华,全车只支持相对基础的L2级功能。
相比于Model 3的极简主义,海豹的座舱则相对时尚精致,中控台边角同样与车门板形成了环形的环抱式结构,中控台前端采用了贯穿式的玻璃面板装饰,交互界面采用了液晶仪表与悬浮中控屏的组合,挡把区域利用环形的按键布局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让储物空间和区域划分保持清晰。海豹配有DiPilot辅助系统,能提供L2+级的功能支持,能实现高速NOA、城区NCA及自动泊车功能,在智驾表现优于Model 3。
空间对比:海豹相比Model 3参数更优
两款车型均定位为中型车,Model 3有着4720*1848*1442mm的车体数据,轴距为2875mm,车内座椅均采用了一体式结构设计,并采用了仿皮面料包覆,内部的填充软硬适中,车顶大尺寸的分段天窗一直延伸到尾窗区域,能为车内提供通透的采光表现,我身高178cm,坐进后排后能获得1拳半左右的膝部距离,头顶则尚有1拳余量。
相比Model 3,海豹在车身尺寸上相对占优,全车达到了4800*1875*1460mm的数据,轴距则为2920mm,参数上的提升让车内的实际乘坐感受也更为宽裕,坐在后排能拥有接近2拳的腿部余量,座椅方面相比Model 3更为厚实柔软,并且采用了皮/翻毛皮的面料组合,也在视觉上提升了运动感,车顶采用了一整块天幕玻璃,在采光表现上两车不相伯仲。
动力对比:海豹三电系统占优
Model 3基于400V架构进行打造,后驱版车型搭载了一台后置永磁电机,能输出194kW(264Ps)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则为340N•m,能在6.1秒完成零百加速。整车搭载了62.5kWh的电池组,并支持快充接口,CLTC续航为634km。整车采用双叉臂与多连杆的悬架组合,在阻尼设定上相对硬朗,这也符合整车偏向运动化的风格。
海豹则基于800V架构进行打造,充电效率上领先Model 3,全车配备一块80.64kWh的刀片电池组,230kW的快充功率可在0.42小时完成80%电量补充,整车CLTC续航600km,虽然数据比Model 3略少,但双电机的组合可实现390kW(530Ps)的功率输出和690N•m的扭矩表现,零百加速仅需3.8秒。整车同样为双叉臂与多连杆的悬架组合,在调校上兼顾了舒适性与运动化表现,更强劲的动力也让海豹具有了丰富的驾驶乐趣。
写在最后
通过Model 3和海豹的对比,你能清晰感知到国产品牌这些年的技术提升,海豹在三电系统、配置水平等领域均已实现了对Model 3的弯道超车,而在外观和内饰设计方面,两车各有千秋,不知道如果你手握25万预算,这两款车型你会怎么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