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特斯拉 > 虚假、夸大宣传被紧急叫停,传统车企夺回行业话语权

虚假、夸大宣传被紧急叫停,传统车企夺回行业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5-05-13 15:56:40 发布用户: luoyang

3天前,吉利银河星耀8的上市发布会后,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李传海透露,今年吉利会向全行业开放全域安全试验中心,共享吉利的安全科技成果。

将安全底色公之于众的不止吉利一家,在上个月长城汽车最新碰撞试验室正式启用后,就立即公开了其首撞测试,向外传达长城对于安全的守护;在即将到来的5月13日,奇瑞汽车将在其碰撞安全试验室举办安全之夜,发布前瞻安全技术成果......

当政策叫停夸大宣传和浮夸式营销后,行业的竞争正在归产品的核心价值——“安全”,而主流车企的迅速动作也引起行业关注。

但事实上,在此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安全,是造车的第一优先级。”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淦家阅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期间表示,没有安全托底的汽车,智能化只是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

无独有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在近期的采访中表示:“安全是长城造车的底线。”岚图CEO卢放也在其社交平台发文称,安全是一切的前提!智驾的底线是安全,智驾的目的也是更好的安全。

几乎没有人不认同:安全是底线,也是车企的“生命线”。

在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行业的发展,但也在不被人知的角落里成为某些车企“遣词造句”的依据。

新势力浮夸成风

例如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在激烈的车市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突破点,新势力们不约而同选择了“花式营销”。

他们以“500万以内最好”“自动驾驶”“解脱双手”“遥遥领先”等浮夸的口号席卷舆论场,用夸大、虚假的话术描述、“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堆砌而成的“移动空间”号称将重塑行业新标准。

2023年9月份发布会上,彼时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现场不断喊出“遥遥领先”的口号,强调问界新M7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时隔一年,在理想L9上市之际,李想一句“500万以内最好用家用SUV”,将行业“夸张”营销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随后小鹏G9对标保时捷卡宴、尊界对标迈巴赫等层出不穷,新势力们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营销方案不断冲刷行业营销的新浪潮。

对此,一位车企营销部门人士告诉中车网,部分车企高管深谙“互联网式营销”——用夸张对比制造话题,甚至将单一配置优势放大为“全面超越”,对不明所以的消费者产生心智冲击。

当对比营销不再能满足新势力们的“胃口”后,自动驾驶的风潮悄然而至,新势力们的宣传开始向“业内唯一L3”“解放双手”“车内睡觉”等方向偏移,用夸张的宣传语引导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的错误认知,从而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这家产品行业领先”的错觉。

然而这场营销狂欢背后也暗藏危机,根据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三电方面的投诉增速显著;另一面,由于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认知不清晰从而导致的车祸事故率也在不断上升。

此外,律师也指出使用“最佳”“遥遥领先”“超越”等绝对化用于已涉嫌违反《广告法》,同时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也发文称,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传统车企重回“聚光灯”下

面对新势力的“降维打击”,传统车企一度陷入两难:若盲目跟风,可能丧失技术积累的根基;若固守燃油车逻辑,则会被市场淘汰。这让传统车企不由陷入被动,部分车企也被外界评为“大象转身太慢”。

但随着《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新规、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政策的收紧,新势力们的“妖言惑众”被紧急叫停,行业竞争正在回归本质的“安全”底线竞争。在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下,某合资品牌工程师坦言:“新规下,宣传‘永不自燃’的电池方案大概率无法通过审核。”

而在这场以“安全”为基准的行业竞争中,诸如一汽、吉利、长城、奇瑞等车企正以技术底蕴和“安全试验室”为载体,正在重新定义新能源价值标准,夺回行业话语权。

在通过车企披露和中车网咨询企业内部人士获悉,一汽集团的安全试验室占地26万平方米,投入26.9亿元,每年碰撞测试100余台样车;吉利安全试验中心耗资20多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安全试验室,拥有10多项全球和国内首创的试验功能;长城汽车最新建成的安全试验室投资5个多亿,号称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奇瑞汽车的安全试验室占地3.2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每年进行超过1500次的实车碰撞测试。

在一个个耗资巨大的安全试验室和一次次的碰撞试验背后,是传统车企对行业底线的坚守,也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负责的体现。

资深行业人士表示,在过去几年新能源飞速发展,消费人群也是以先锋人群为主,更加看重科技感和尝鲜。但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尤其是连续几个月国内新能源零售销量渗透率都保持在5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已经走向了一个新的分水岭,进入到全面普及阶段。

加之叠加消费升级、理性回归等客观要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选择也会更加全面化,对于底蕴深厚的传统车企而言,这是机会。

当新势力们“浮夸”的营销策略被政策铁幕过滤掉,坚守“安全底线”的传统车企将用技术将行业竞争回归到最朴素的逻辑:谁能用安全可靠的技术解决用户痛点,才有可能赢取下一个十年的入场券。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

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备20180235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