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发展的黄金时代,OPPO曾是市场中熠熠生辉的明星。从2008年推出首款“笑脸手机”A103,主打“时尚音乐手机”,开启手机业务征程,到2016年,OPPO以7840万部的出货量超越华为,一举夺得国内智能手机销冠宝座,这一路OPPO的发展可谓高歌猛进。2017年,其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全年出货量达1.118亿部,同比提升12%,稳居行业前列。
彼时的OPPO,凭借独特的营销策略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迅速积累起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产品层面,R系列堪称OPPO的王牌产品线,其中R9与R9s分别是2016年、2017年国内单款手机销冠,2018年R15再次拿下国内市场单品销冠。这些爆款产品不仅销量惊人,更是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优秀的拍照能力以及OPPO引以为傲的VOOC闪充技术,让“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语家喻户晓,成功塑造了OPPO年轻时尚、拍照出色、充电快速的品牌形象,也为其积累了深厚的品牌口碑与市场声量。
在渠道布局上,OPPO大力拓展线下门店,尤其是在下沉市场,通过加盟模式,将门店开到了低线城市的大街小巷,建立起庞大且高效的线下销售体系。这一策略使其在智能手机兴起初期,依靠线下渠道优势和产品的高性价比,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成功反超华为、小米等竞争对手。
如今的困境现状
然而,曾经辉煌的OPPO如今却陷入了困境。
从市场份额来看,在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排名中,OPPO销量为2350万部,市场份额仅为7.7%,同比下降6.8%,不仅被苹果、三星远远拉开差距,与小米、vivo等国产竞争对手相比,也已落后不少。这一数据较OPPO巅峰时期大幅下滑,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在国内市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据Counterpoint等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OPPO在2023年第二季度跌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市场份额同比大跌9.8%,仅剩下14.6%。BCI的激活量数据更是显示OPPO同比暴跌18.07%,减少了超过200万台。
在2024年第三季度,OPPO(含一加)的市场份额、出货量均跌出了前五,仅排第六。尽管2024年全年出货量为达到1.048亿部,市场份额占8.5%,同比增长1.4%,但与巅峰时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国内市场整体回暖、其他品牌大多实现增长的情况下,OPPO的下滑态势格外刺眼。
销量的下滑也直接导致了库存积压问题。通过对比出货量和激活量数据,粗略估算出OPPO在2023年第二季度累积了约119万台的库存,这在主流品牌中是最高的。高库存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还会给渠道商带来巨大压力,进一步影响未来的销售表现。库存积压也使得OPPO不得不对一些产品进行降价清仓处理,这不仅压缩了利润空间,还可能影响品牌形象。
扩张之殇
OPPO在高端市场的扩张策略显得有些操之过急。
首先,在智能手机市场,高端化不仅仅是提高价格,更需要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以及用户口碑等多方面的支撑。OPPO在冲击高端市场时,过于依赖硬件堆叠和高价策略,却未能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OPPO在追求高端化的过程中,却忽视了中端市场的稳定发展。中端市场一直是智能手机销量的重要支撑,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曾经OPPO在中端市场凭借Reno系列等产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但随着资源向高端市场倾斜,中端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放缓,产品竞争力下降。这使得原本忠实的中端消费者逐渐流失,被其他品牌的中端产品所吸引。
反观华为和小米,在高端市场的拓展则更为稳健。华为凭借多年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尤其是5G技术的领先优势,以及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成功塑造了高端品牌形象,成为消费者心目中高端手机的代表之一。小米则通过“性价比+技术创新”的策略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成功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其次,OPPO的品牌形象在近年来逐渐变得模糊和陈旧,这与产品定位不清晰以及创新不足密切相关。OPPO旗下拥有多个系列产品,包括Find系列、Reno系列、A系列等,但各系列之间的定位区分并不十分明确,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时容易产生困惑。
最后,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是OPPO品牌认知受损的重要原因。在智能手机行业,创新是保持品牌活力和吸引力的关键。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创新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另外,在如今这个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的时代,OPPO未能及时跟上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使得它在年轻市场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年轻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科技感和潮流感,他们追求新鲜事物,对品牌的忠诚度相对较低。OPPO在品牌营销和产品设计上,未能充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这些需求,导致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下降。
竞争加剧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OPPO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国内市场,OPPO不仅要应对华为、小米、vivo等国产竞争对手的挑战,还要面对苹果等国际品牌的冲击。
华为在高端市场的强势回归给OPPO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华为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小米则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和强大的互联网营销能力,在中低端市场和线上渠道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4年,小米通过一系列新品发布和营销策略,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低端市场的地位,对OPPO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的挤压。
vivo与OPPO战略布局相似,但在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更具优势。vivo在拍照技术、外观设计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vivo X系列在影像能力上表现出色,通过与知名影像品牌合作,提升了手机的拍照效果和用户体验;在营销方面,vivo通过赞助热门综艺节目、举办粉丝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品牌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在海外市场,OPPO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苹果和三星作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者,在品牌知名度、技术研发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苹果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高端消费者;三星则以其先进的屏幕技术、芯片技术和多元化的产品线,在全球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欧洲市场,OPPO面临着来自苹果、三星以及本土品牌的竞争。欧洲消费者对手机的品质和性能要求较高,更注重品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苹果和三星在欧洲市场已经深耕多年,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OPPO要想在欧洲市场取得突破,需要在产品品质、品牌建设和本地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在东南亚市场,虽然OPPO曾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小米、vivo等国产竞争对手的加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品牌通过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本地化的营销策略,逐渐在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与OPPO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
创新失守
在智能手机行业,芯片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它就如同手机的“大脑”,决定着手机的性能、体验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OPPO自然深知这一点,于是在2019年,OPPO正式启动了自研芯片项目——哲库(ZEKU),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决心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哲库团队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2021年12月,OPPO发布了首款自研影像NPU芯片“马里亚纳X”,这款芯片采用台积电6nm制程,算力达到了18TOPS,在图片降噪模型速度等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超过了当时的苹果A15和骁龙888芯片。2022年12月,OPPO又发布了蓝牙音频芯片“马里亚纳Y”,这是OPPO首个集成NPU单元的蓝牙音频SoC,采用台积电6nm射频制程,领先当时主流蓝牙音频SoC技术两代。这些成果让外界看到了OPPO在自研芯片道路上的努力和潜力,也让消费者对OPPO未来的产品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