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一场关于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深度讨论吸引了众多目光。此次论坛于3月28日至3月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主题为“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期间,中科创达执行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常衡生带来了精彩演讲,分享了他对汽车智能化未来的独到见解。
常衡生指出,当前汽车端的电子电气架构与芯片部署对AI的应用并不友好。主流座舱芯片的AI算力普遍较弱,难以满足大模型应用的需求。他强调,在典型的大模型用户场景中,现有芯片仅能支持几个B到两个B左右的模型运行,推理能力受限。随着未来端侧模型数量的增加,对算力的需求将急剧上升。
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运行一个7B以上的模型,至少需要100T以上的算力才能保证流畅运行。而未来,随着更多算力的部署,预计在1-2年内,部分车型将配置500T的算力。面对这一挑战,常衡生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首先,他建议尽量部署大算力的芯片。尽管这些芯片的价格较高,但大算力控制器上车后,将推动自动驾驶与座舱的融合。因为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座舱,最终都将依赖于CPU、GPU和NPU的算力。这一趋势将促使部分车型走向融合。
其次,对于无法部署大算力芯片的情况,常衡生推荐了一个替代方案:加载小型AI Box。这是中科创达目前推荐的解决方案,它能在不大幅改变现有电子电气架构的前提下,实现各种AI场景的应用。常衡生还提到,随着自动驾驶平权的普及,AI平权可能成为下一个趋势,而AI Box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解决方案之一。
常衡生还指出,大模型应用场景的增多、算力挑战以及行业巨变,都给希望应用大模型的车厂及上下游厂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行业内迫切需要一个AIOS的基础平台来支撑这些变化。他介绍到,中科创达一直在操作系统领域深耕多年,已成功将滴水OS操作系统打造成为面向AI原生的操作系统。
滴水OS不仅支持AI应用,更是为中央计算和AI而生。它同时兼容全球和国内的应用生态,并对主流芯片进行了适配。这一操作系统的推出,无疑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