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2024 集齐豆 版权所有 备2018023569号
中国车市,大众朗逸一直是个“不会错”的选择。它不惊艳,但足够稳妥;不激进,但足够耐用。2025款朗逸依然延续着这种中庸之道,7.999万~10.999万的价格区间,瞄准的仍然是那些“不求最好,但求最稳”的消费者。可问题是,在这个电动车狂飙、国产车崛起的年代,朗逸的“老实人”形象,还能吃香多久?
1. 设计:大众的“套娃”哲学,审美疲劳了吗?
朗逸的外观,依然是典型的大众风格——横贯式镀铬中网、规整的大灯、平直的腰线,一切都那么“大众”。不能说难看,但也谈不上新鲜。车尾的熏黑尾灯和隐藏排气,算是为数不多的年轻化点缀,可整体来看,它依然像是一台缩小版的帕萨特,而非真正为年轻人设计的车。
内饰更是如此。8英寸的中控屏、机械挡把、实体按键,放在2025年,已经显得有些“复古”。虽然CarPlay、HiCar这些互联功能都有,但车机的流畅度和UI设计,跟同价位的国产车相比,差距明显。4个扬声器的音响,听个响还行,真要追求点音质,还是得加钱。
2. 动力:够用,但也仅仅是够用
1.5L自吸发动机+6AT,这套动力总成在大众体系里已经服役多年。110马力、141牛·米的数据,放在今天只能算“买菜车”水平。市区代步没问题,但高速超车时,发动机的嘶吼会提醒你——别太激进。
不过,这套动力的优势在于稳定。6AT变速箱虽然不如双离合迅捷,但胜在平顺可靠,维修成本也低。WLTC 5.98L的油耗,不算顶尖,但也不会让你在加油站心疼钱包。对于“不求激情,只求省心”的用户来说,这套动力依然是个稳妥的选择。
3. 空间:够用,但后排并不友好
2651mm的轴距,在紧凑型车里不算突出,但大众的空间优化做得不错,后排腿部空间尚可。不过,后排中央地台的高隆起,依然是个硬伤,坐满五人时,中间乘客的腿只能岔开放,长途乘坐并不舒服。
后备箱498L的容积倒是挺实用,婴儿车、行李箱都能轻松塞下,家用完全足够。座椅虽然是织物或仿皮,但支撑性不错,长时间驾驶不会太累。
4. 配置:该有的都有,但不算丰富
定速巡航、自动驻车、上坡辅助、发动机启停,这些基础配置都有,但更高阶的驾驶辅助功能(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基本缺席。在国产车已经普及L2级辅助驾驶的今天,朗逸的配置表显得有些“素”。
安全配置方面,ESP、胎压监测、倒车雷达都是标配,但气囊数量(低配仅4气囊)在同价位里并不占优。如果你想要更全面的安全防护,可能得加钱上高配。
结论:朗逸还能买,但不再是唯一选择
朗逸的优势在于品牌认知度、稳定的机械素质和较低的养护成本。如果你想要一台“开不坏”、保值率尚可的家用车,它依然是个稳妥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现在的市场变了。同价位的国产车(比如比亚迪秦PLUS、吉利帝豪L)在配置、动力、智能化上已经全面超越朗逸。甚至一些合资竞品(比如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也在混动和舒适性上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