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月连续两个月,大众朗逸冲破新能源封锁线,回归到一个较高的销量位置上。
从用户的购买热情来看,电动化路线并没有堵死优秀的燃油车进阶之路,以2月份为例,在整体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朗逸完成了接近1.9万的销量。
销量位于行业第六位,油车第二。
这个销量数据,是超过了秦L DM-i、秦PLUS DM-i、海豹06 DM-i、小鹏MONA M03等车型,从绝对销量数据来看,朗逸的领跑能力依然在。
过去两年,新能源车的发展的确比较猛,但对油车的淘汰是“末位淘汰”机制:
1、产品力不行的油车,被淘汰!
2、定价依然高高在上的油车,被淘汰!
3、口碑较差的油车,被淘汰!
也就是说,还能在这个非常残酷的市场中留下的油车,实力都很强。
油车榜热销的五台车型分别是、朗逸、速腾、帕萨特、星瑞,这五款车型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就是“价值超过价格”,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存在溢价的基础上,产品力还有点爆表!
比如说上文提到的朗逸,实力非常强。
1.5T EA211 EVO版本,指导价13.89万,限时售价是8万多,算上税、保险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其落地价在10万左右。当然,这是没有地方补贴,如果有地方补贴,购买价格往下放到9万左右是没问题的。
如果对动力没太多的需求,1.5L的朗逸只要7万多。
这样的朗逸,非常强!
比如说,1.5T内燃机的价值感不遑多让,160马力、250牛米最大扭矩,1750转输出最大扭矩,而且最大扭矩转速区间超过2000转。同时,匹配的双离合变速箱换挡效率高、油耗低、平顺性优秀。
上汽给的还是动力总成终身质保,算是吃透了消费心理。
至于配置方面,6气囊、主动刹车、L2驾驶辅助系统、LED灯组系统、8英寸中控屏、PM2.5过滤装置,这些配置放在一台落地10万的大众朗逸上,显得格外加分。
大众的优势其实不完全在参数单上,更在于对品质的把控,整车防锈工艺的把控、用料的扎实、供应商的管控以及严格的测试标准。
以上这些“更耐久”的优势,是无法通过参数单写出来的。
当然,市面上还是有很多识货的消费者选择,否则朗逸不会在过去两个月的销量重回巅峰,一个原因的确是价格回调,放大了价值感,另一个也是因为其本身有造车的底线,长期以来的可靠、品质以及细节把关,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其实市面上有不少人依然是“首购群体”,他们买车更看重的就是一台车在长期使用下的稳定性,大众的“靠谱”比较深入人心。
这种产品代表的是一种发展方向,油车市场的确在萎缩,但“末位淘汰制”决定了不是所有的油车都没有竞争力,相反市面上还是会接受高质量产品的。
被保留下来的大众、等油车,就说明了一件事儿,更多人在买车这件事儿上,还是愿意去消费一台油车的。
买油车的人基本上也都是以下三种:
1、每年用车强度不大的,可能就开几千公里,你让他去买个电车,显然他不干,毕竟这几千公里的油费也不是特别多。
2、就是买一台车10年不换的,他也不会去买电车。
3、天然焦虑症患者,他们焦虑电车的自燃、续航、质保兑现等问题,买台油车则完全没有这些焦虑。
朗逸持续站稳油车的主流位置,的确也带给我们一定思维,国内大多数消费者依然只有10万预算买车,如何更好、更精准的服务他们,才是企业需要考虑的。